回顧自己30年的放映經歷,其中酸甜苦辣只有楊寶安自己知道。他熱愛放映事業、愛機如命,最美好的青春幾乎都獻給了放映事業。他經常給村民講:電影放映是黨的一個重要宣傳工具,是聯系百姓的橋梁,更是建設新農村、強村富民的一個好幫手。
在鎮里一個村子放映科教片《懶漢養豬》時,該村村民周發群看后深受啟發,把科教片里的所作所為,用于自己的養豬上,取得了明顯的經濟效益。
周發群深有感觸地說:“電影科普就是好,既不花錢,又能直觀地學到技術,真是幫了我的大忙,以后只要村里放電影,我每場必到。”如今,楊寶安“鳥槍換炮”,換上了新數字電影機,圖像清晰、音質好、亮度高,深受村民歡迎。有一次,楊寶安上山放電映時由于山路崎嶇狹窄,車快到村口和一輛三輪車相遇,忽然三輪車停下,跳下來四五個年輕小伙子,硬說楊寶安刮了他們的車并要求賠錢。恰巧趕到現場的村民們義憤填膺,紛紛指責這伙年輕人“訛人”,幫他解了圍。這件事使楊寶安深受感動,小小的一件事,證明了村民對一個普通放映員的支持。
由于多年多次下鄉放映,楊寶安已經和農民兄弟們建立起了深厚的感情。村民們常在放映完后一起幫著下幕、收裝機器設備。經常看電影的北辛店村年近七旬的退休老教師王海生,不僅常幫他收拾器具、提供電源,更是多次招待楊寶安吃飯。
放映了幾十年電影,楊寶安覺得自己有三大樂:一樂為黨的宣傳事業做出了應有貢獻;二樂為新農村建設添磚加瓦;三樂和干部村民建立起真誠的感情。
每當深夜,當放映完電影的楊寶安返家時,一路雖然疲憊不堪,但想起村民們對于觀看電影樂此不疲的精神頭兒,楊寶安頓時又有了新動力。他默默下定決心,為了新農村的建設,奉獻不止、放映不休,貢獻自己的綿薄之力。
記者 楊琦
【責任編輯: 劉靜】
責任編輯:臨汾新聞網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