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舉行出臺激勵性措施支持市場主體健康發展新聞發布會
臨汾新聞網訊(記者 張玉萍) 為深入貫徹落實黨中央“疫情要防住、經濟要穩住、發展要安全”的總要求,落實落細助企紓困政策,促進全市經濟平穩健康發展,我市結合實際,出臺了支持市場主體健康發展“1+3+N”的一攬子含金量高、針對性強、落地性好的政策措施。5月21日上午9時,市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舉行新聞發布會。市政府副秘書長、辦公室副主任楊楠介紹了臨汾市關于貫徹落實國省市助企紓困系列政策,明確了各部門職責和任務,市發改委主任張瑜慶、市工信局局長常立智、市住建局局長劉玉平、市中小微企業發展中心主任高雪玲分別介紹了促進服務業、工業、房地產業、中小微企業健康發展等政策措施,并回答記者提問。發布會由市委宣傳部副部長樊如榮主持。
我市工業助企紓困若干措施:《工業措施》從宣講培訓、入企服務、資金支持、要素保障、綠色發展5個方面,提出13條具體措施。主要亮點有三個:一是集中開展“政策宣講月”活動。5月份進行集中宣講,組織對規上工業企業和重點小微企業開展政策培訓,發放助企紓困政策匯編。通過專題宣傳片、現場直播、新聞發布會等方式進行政策解讀和宣傳,在全市營造良好氛圍。二是組織開展產供需對接活動。制定規上企業主要產品目錄,為企業和項目之間、供應鏈和消費端之間牽線搭橋,推動我市工業產品進企業、進工程、進工地、進項目,以區域循環對沖疫情防控壓力,帶動小微企業協同發展。三是首次設立2億元工業企業技改資金。對我市傳統優勢企業及戰略性新興企業實施的“雙線、雙水平”技術改造項目,特別是環??冃Х旨壧嵘底只x能等項目,按照固定資產實際投資額給予最高不超過1000萬元獎勵。6月底前第一批獎勵資金發放到位。對上年度主營業務收入首次達到50億元、100億元、200億元的企業,分別給予100萬元、300萬元、500萬元的一次性獎勵;對上年度主營業務收入首次達到10億元的產業鏈“鏈主”企業,給予一次性50萬元的獎勵。對上年度獲得企業技術中心、智能制造示范企業、單項冠軍、綠色工廠等稱號的企業,給予最高不超過100萬元的一次性獎勵。
我市服務業助企紓困若干措施:《服務業措施》從強化財稅金融支持、緩解企業成本壓力、幫扶重點困難行業、優化發展環境4個方面,提出16條措施。主要內容包括:一是強化財稅金融支持。加大稅費優惠直達快享力度,實行普惠性政策“免申即享”,留抵退稅“報退合一”,小額退稅“一鍵辦理”;加大稅收獎補力度,對縣級第三產業、新興產業每年上劃省級、市級“五稅”增量部分按100%獎勵,由縣級政府統籌用于支持縣域服務業、新興產業發展;加大金融服務力度,市級財政列支2200萬元預算,對小微企業融資擔保業務予以保費補貼和風險補償;加大財政支持力度,設立2000萬元服務業提質增效專項扶持資金,對新增入庫的限上(規上)服務業企業給予10萬元的一次性獎勵,對重點服務業企業給予提質增效發展獎勵。二是緩解企業成本壓力。針對企業經營成本壓力,通過減輕企業社保、房屋租金、水電氣費、防疫負擔,著力降低企業生產經營成本。三是幫扶重點困難行業。聚焦受疫情沖擊影響大的重點行業,統籌財政資金,扶持旅游業、電商、外貿、交通運輸、房地產業恢復發展。列支2000萬元財政預算,支持旅游業復蘇;對引領帶動作用突出的本地農村電商企業,最高給予10萬元補貼;對開展保稅物流、跨境電商業務,以及進出額規模較大的企業最高給予100萬元獎勵。四是改善優化發展環境。創新便民、利民、惠民服務舉措,推動政務服務提檔升級。全力做好貨運物流保通保暢,設置綠色貨運通道,加快建設6個快遞物流總倉,促進產業鏈供應鏈穩定。建設城市“煙火氣”集聚區,推動“貨郎經濟”“夜經濟”等特色經濟發展。
我市關于促進房地產業良性循環和健康發展實施意見:《房地產業實施意見》從惠民利民、助企紓困、政府服務等3個方面,提出18條措施。主要內容包括:一是惠民利民方面,主要是通過強化首套購房信貸支持,最低首付比例為購房合同金額的20%。支持購買改善性住房,申請商業貸款購買二套商業性普通住房,最低首付比例為購房合同金額的30%。加大住房公積金支持力度,暢通二手房交易流通渠道,明確注銷商品房買賣合同備案標準,全面推廣“房證同交”,更好滿足購房者的合理住房需求。二是助企紓困方面,主要是針對供應端難點堵點等問題,通過規范土地出讓使用、加速土地二級市場流通、合理調整規劃建設條件、適當調整預售條件、靈活把握預售資金使用政策、加快房地產項目審批、做好新舊規范政策銜接、加大稅收政策支持力度等措施,減輕企業負擔,釋放市場活力,保持市場供應穩定。三是政府服務方面,主要是搭建線上線下購房平臺、整治規范房地產市場秩序、完善公共配套和基礎設施、加大入企幫扶力度等措施,落實政府主體責任,促進房地產業良性循環和健康發展。
我市中小微企業助企紓困若干措施:《中小微企業措施》從加大財政專項資金支持力度、實施新的組合式稅費支持政策、用足用好金融政策、減輕企業成本負擔、支持企業高質量發展、做好政策保障和環境優化服務等6個方面,提出14條措施,主要內容包括:一是紓困覆蓋廣度不斷延伸。面向大中小微企業,推出組合式稅費支持、金融支持、減輕企業負擔等各項舉措,讓政策紅利精準直達最需要扶持的市場主體,讓廣大中小微企業進一步增強應對困難的信心和底氣。二是財政支持力度不斷加大。2022年,市級財政擬列出3000萬元資金,大力扶持“專精特新”“小升規”“股份制改造”“晉興板”掛牌企業等高成長中小企業紓困解難、創新發展。三是融資支持溫度不斷提升。繼續加大小微企業首貸、續貸、信用貸款投放力度,普惠型小微企業貸款增速不低于各項貸款增速、普惠型小微企業貸款余額戶數不低于年初。推進涉企信用信息整合共享,加快稅務、海關、電力等單位與金融機構信息聯通,擴大政府性融資擔保對小微企業的覆蓋面。定期舉辦政銀企對接活動,促進助企紓困各類金融產品落地見效。四是服務對接程度不斷深化。加大拖欠中小企業賬款清理力度,機關、事業單位和國有企業要帶頭清欠,切實保護中小企業合法權益。組織開展線上線下招聘活動,搭建就業服務對接平臺,解決企業用工難題。加大政策措施宣傳力度,引導企業用好、用活、用足政策。
下一步,我市將持續加強對相關政策的宣傳培訓,擴大政策的知曉度,加強政策落地的跟蹤問效,推動政策速享早享,全力幫助各類市場主體恢復元氣、紓困解難,全方位推動我市經濟高質量發展。
圖 蘇亞兵
校對 張晶 霍艷娟
責任編輯: 吉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