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汾新聞網訊(通訊員 要凱朝 侯建兵 郭璐)連日來,汾西縣永安鎮村民楊宏斌一大早就在自家的食用菌種植房里檢查菌種,鮮嫩的食用菌長勢喜人。他激動地說:“去年,省科技廳的專家在這里手把手教我學會了種植、除菌、消毒等技術,現在每年的收入能翻一番,這可得感謝省科技廳的科技扶貧。”僧念鎮段村趙建兵更是感慨萬分:“現在的雙孢菇,種植在科技服務中心的指導下,科技含量高了,產量也高起來了,質量也好了,在市場上非常走俏,家庭收入也得到了穩定增長”。僧念鎮仁馬莊村民黃國明更是幸福的難以言表:“現在,全村已栽植優質核桃樹11萬株,達到了人均核桃近百株……”
近年來,汾西縣委、縣政府十分重視科技工作,以示范項目為抓手,以技能培訓為手段,以成果推廣為主體,農業科技項目和產業發展迅速。全縣扁桃種植長勢喜人,食用菌培植如火如荼,優質高產玉米單粒播種技術推廣跨越發展,陽光溫室蔬菜大棚實現零突破,中藥材種植亮點頻現,栽桑養蠶實現產供銷一條龍服務……全縣農業經濟正在科技的支撐下,朝著產業化、規模化發展之路邁進。
在工作中,一是強化領導,加強培訓。縣委、縣政府多次專題研究科技工作,組織了每年的“科技活動周”宣傳活動,利用科技信息網、電視欄目、農業遠程教育等網絡和媒體平臺,大力宣傳各種實用科技知識和示范典型。縣政府還不斷加大縣財政對科研經費的投入,有效扶持了重點科技開發和推廣項目;制定了全縣科技進步考核辦法,層層簽訂了目標責任書。通過考核,不斷總結新經驗,開拓新思路,推出新舉措,有力促進了該縣科技工作開展。
二是搶抓機遇,確定目標。利用省科技廳對該縣駐村幫扶的有利時機,成立了專門的領導機構進行對接和服務,確定了包村增收的具體項目,選定了金銀花、蘆筍種植、扁桃等可行性大、示范性強、惠及面廣、效果明顯的住村增收科技項目。自幫扶以來,省科技廳不斷從資金、技術、人才等方面加大扶持力度,目前,省科技廳扶貧及包村增收已投資到位265萬元。省科技廳到該縣包村增收,是汾西縣科技事業發展的大好時機,它將會對汾西農業發展和農民增收帶來不可估量的推動作用。
第三,項目帶動,積極推廣。加強農業龍頭企業的科技創新,積極爭取了龍蕎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承擔市級以上科研項目,加強對生產、開發領域和科研項目的協作攻關,有效促進了農業產業結構優化升級;針對科技技術推廣難的問題,該縣組織相關科技人員進行分析,從大處著眼,小處著手,典型推動,以點帶面;同時,扶持各類專業協會、專業社等民間組織,建立健全了農村科技服務機構,實施大學生村官科技特派員創業工程,讓大學生村官科技特派員與農民結成利益共同體,深入田間地頭,了解農民生產、生活基本情況,開展科普宣傳和先進實用技術培訓,及時申報農業科技項目,在增加農民收入、解決‘三農’問題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在周天記的扁桃園內,3000畝扁桃長勢喜人,望著一望無際的扁桃,周天記說:“剛開始我們發展扁桃心里沒底,有時很迷茫,甚至想放棄,是縣委縣政府在扁桃培植上給予了大力支持和幫助,多次請國際扁桃專家和省科技廳專家來基地指導,給予我們極大技術支持和鼓勵,得以讓這一產業發展壯大。”
【責任編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