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汾新聞網訊(通訊員 李明珠 張棟宏)近年來,大寧縣以實現農民收入翻番為目標,以建設“優質蘋果、設施蔬菜、高效養殖”三大特色基地為主攻方向,堅持“科學規劃、整合資金、服務支撐”不放松,新增蘋果栽植面積4.3萬畝,建設完善蔬菜大棚2300座,建成有機蔬菜示范園區,新增種羊8411只,2012年農民人均收入同比增長15%以上。
堅持立足縣情,在科學規劃上下真功。大寧地廣人少、生態良好,地處全國優質蘋果生產區域,沿川地帶交通便利、立地條件好、水資源豐富,發展蘋果、蔬菜、養殖產業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由于沒有一套科學的產業規劃,加上受資金、市場、技術等因素制約,這些產業長期以來處于零散發展、技術薄弱、小打小鬧的小農經濟狀態。該縣把科學制定發展規劃作為首要任務,在廣泛調研、精心論證的基礎上,制定出臺了《大寧縣“十二五”期間農民人均純收入、財政總收入翻兩番行動方案》和《大寧縣連片特困地區區域發展與扶貧攻堅規劃》,明確提出“十二五”末建成十萬畝蘋果基地、萬畝設施蔬菜基地和全省 種羊基地。目標確定后,縣委、縣政府把3200萬元項目資金投放到三大基地建設上,積極扶持發展主導產業、拓寬增收渠道、改善基礎設施,全縣農業特色產業走上了規模健康、循環高效的發展道路。
注重創新機制,在整合資金上求實效。搞好扶貧開發,充分發揮政府的統籌協調作用,全力提升產業發展質量和效益。在實施扶貧開發中,創新機制,匯聚力量,把土地整理、農業開發、水利、交通、發改、林業等項目都集中向三大特色產業傾斜,實施資金捆綁發展,堅持特色產業發展到哪里,資金就跟進到那里,配套設施就建設到哪里。把資金捆綁作為一項長效機制持之以恒實施,進行全方位、立體式開發,著力打造扶貧開發亮點工程,發揮了很好的示范帶動作用。整合農委資金420萬元,發展蘋果涌泉灌溉3000余畝;整合水利、交通、工信部扶貧資金1017萬元,建設設施蔬菜取水點571處,鋪設輸水管道2.9萬米、提水管道5000米,修建防滲渠300米;新建100立方米蓄水池10座,安裝變壓器4臺,架設輸電線路8公里,修建過水路橋3座,硬化田間道路20余公里。通過整合資金,增強了發展后勁,加快了產業發展步伐。
著力強化措施,在服務支撐上破難題。技術服務上,建立完善了縣、鄉、村三級服務網絡,從山東壽光、吉縣、曲沃等地聘請專家和技術人員26名常駐指導種植,組織鄉村干部到山東考察學習,邀請省市種養專家深入全縣對農民進行集中培訓和實地指導;推廣了果園間作萬壽菊技術,確保了果樹生長初期群眾收入不降低;引進了太原蔬菜營銷企業山西政拓公司,承包示范園區,做給群眾看,帶著群眾干。產銷服務上,依托山西政拓公司,發展訂單蔬菜,把大寧蔬菜打入了太原市場;組建蔬菜產業合作社,引商戶,跑營銷,全年銷售蔬菜250余萬公斤,銷售額達到400萬元以上;今年還將建成一座占地20余畝的蔬菜批發市場。政策服務上,免費為群眾提供蘋果苗木,免費為示范戶發放專用設備、肥料及各種農藥,免費為群眾修建大棚;出臺了鼓勵機關干部承包大棚的意見,動員80多個縣直單位、256名機關干部深入田間地頭,承包設施大棚,帶動群眾發展,促進農民增收。
責任編輯:邱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