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汾新聞網訊(通訊員 徐庚庚 衛琦)“再過一個月,我們就能吃上‘礦泉水’了。”浮山縣槐埝鄉峨溝村村民孔祥民見到筆者時笑得格外開心:“感謝政府為我們山區群眾辦了件大好事,我們1000余口人再也不用為吃水犯愁了。”
槐埝鄉地處浮山縣西南,區域內是典型的丘陵地貌,山高坡陡,缺乏地表水源和地下水。幾十年來更是由于當地鐵礦石的開采,地下水位嚴重下降,地勢較高的高村、峨溝、硯凹掌、南莊4個行政村更是因為缺水問題成了遠近聞名的貧困村。群眾日常吃水都要走山路到20里外的供水站拉水,費時又費力。到了冬天道路一結冰,拉趟水更是困難。
今年7月份浮山縣“亮曬評”群眾工作法在全縣推開,重點解決群眾最關心最直接的民生、民困、民訪三大類問題,根據聯村群眾的訴求,槐埝鄉黨委、政府把解決群眾用水難放在工作首位,成立了群眾飲水難工作領導小組,組織水利地質專家召開多次會議專題研究,最后確定了兩套方案:一是花費150萬元打口深水井;二是對本地開礦廢水進行循環再利用。考慮到用水成本和當地礦井水白白流失、但村民卻無水可用的實際,本著“少花錢、多辦事”的原則,專家對礦井水取樣送檢,發現排放的礦井水完全符合飲用水標準,并含有多種有利于人體健康的礦物質。經過縝密的調研后一致同意采取讓礦井水變廢為寶就地解決吃水難問題。
鄉黨委、政府積極協調企業和各村委會,采取鐵礦企業免費供水、水利部門提供設備和技術、用水村委會出人力的方法,修建沉淀池、蓄水池和供水管網,再通過500余米的輸水管道把礦井水抽送到附近集中供水站,利用供水系統把水送到各戶。
現在項目建設正在如火如荼地開展中。該供水項目的建成不但能解決該地區人畜飲水及農田灌溉問題,而且從長遠來看將會給當地帶來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責任編輯:劉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