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汾新聞網訊(記者 范韶華)今年以來,我市以促進農民增收為中心,通過建立長效機制、堅持領導帶頭、狠抓項目落實、創新幫扶方式,全面落實各項強農惠農政策,各級領導干部深入基層、深入農村、深入群眾,走農家、進農戶,出實招、辦實事、求實效,不斷提升農業綜合生產能力,千方百計提高農民收入,全市定點扶貧和領導干部包村增收工作如火如荼、齊頭并進。
定點扶貧工作中,市、縣兩級扶貧工作隊通過建立精準扶貧機制、堅持領導干部親自參與包村增收、狠抓項目生根落地、創新各種幫扶措施,充分發揮各自部門優勢,帶著感情包扶,積極出主意、想辦法、跑項目,實實在在投入,積極引導村里發展生產,努力加快群眾脫貧致富步伐。他們不僅僅是只著眼于籌多少錢到貧困農戶手中,解決貧困農戶的一時困難,而是著眼于通過幫扶項目讓當地徹底改變貧窮落后的基礎設施,讓貧困農戶和受扶村今后能進行生產自救,因地制宜發展現代新型農業,逐步改變各隊幫扶縣相對落后的傳統農業區及農民閉關自守的落后經營理念,為農村走上富裕道路奠定了基礎。截至目前,市直157支、縣直841支工作隊3706名工作隊員,共投入5779萬元,開展定點幫扶活動4173次,制訂村級發展規劃1027個,落實幫扶項目213個,現場辦公2456次,幫助上項目175個,惠及17個縣(市、區)904個貧困村20余萬戶、72萬余人。
在領導干部包村增收活動中,我市建立和完善領導干部下鄉住村聯席會議制度,形成長效機制,市四套班子領導帶頭,各級干部深入包聯村,制訂規劃,現場辦公,幫助增收。全市32名廳級領導、508名縣處級領導干部、369名鄉鎮黨政負責人、4375名科級干部走出機關,帶著感情、帶著責任、帶著項目,深入到田間地頭,住在包聯農戶家中,做了大量工作,辦了許多實事。據統計,市、縣、鄉三級包村領導干部累計住村5680天,開展幫扶活動2000余次,制訂村級發展規劃2018個,新上幫扶項目1205個,累計投入幫扶資金0.87億元,為群眾解決實際問題、辦實事2100個,廣大人民群眾真正感受到了黨和政府的溫暖。全市干部所包村農民人均純收入增長幅度達到16.8%。通過干部下鄉住村包村,一方面更快捷、更有效地整合各種資源,促進強農惠農政策落實,推動農村產業發展和農民增收;另一方面通過面對面與群眾接觸、一對一幫老鄉辦事,起到密切黨群干群關系、歷練干部、改進作風的效果,符合農村實際,深受群眾歡迎。
責任編輯:柏東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