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汾新聞網訊(記者鄭軻)時下正是紅提葡萄成熟的季節,近日,記者走進已有14年發展歷史的堯都區土門鎮亢村千畝紅提葡萄種植基地,只見枝條上一串串果實累累,紅提葡萄紫中泛紅、香味撲鼻,令人垂涎欲滴。在亢村,10戶就有9戶半村民從事葡萄種植,紅提葡萄生產是堯都區土門鎮的主導產業,也是堯都區的十大重點調產項目之一。土門鎮依托這一產業優勢,大打紅提葡萄品牌,走出了一條可持續發展的農業調產之路。
“村中耕地大多面朝南和面朝東,且為半山地氣候,滿足紅提種植、生長的自然條件。這里的紅提葡萄風味極佳,種植出的紅提葡萄粒大皮薄,口味甘甜,深受消費者青睞。而紅提產業也成為這里村民脫貧致富的主導產業?!痹摯宕逦瘯魅翁K燃說,通過種植紅提葡萄,村里發生了很大的變化。村中成立了3個合作社,發展最好的有三四十戶加入,邀請四川國光技術人員過來手把手教管護,包括打藥、施肥、澆水等各方面管理。比如像蘇燃合作社,購買了制冷設備,冷庫有一百多平方,能存儲500多斤,便于客戶外運,銷售這方面有太原的、云南的、廣州的客戶,一年一畝地好的時候能賣一萬元左右,整個村里每年收入約500萬元左右。
亢村依托豐富的光、熱、水、土等自然資源優勢,通過獎補形式鼓勵村里的能人大戶流轉土地,最大限度地利用好每一份閑置土地。如今,亢村在千畝紅提葡萄種植基地的基礎上,又流轉土地500多畝,規模化種植不僅合理利用了土地,而且還調動了村里的閑散勞動力,帶動全村人共同致富。村里在大力發展紅提葡萄種植產業的同時,還強化品牌意識,以葡萄產業為龍頭,走“走出去,迎進來”的路子,引進先進技術管理,全面提高種植戶的科技管護水平,初步形成了種植——貯藏——銷售——加工為一體的產業化模式。
在堯都區政府引導下,由葡萄種植戶自發成立了葡萄協會以及農業專業合作社,由協會統一負責技術等各項服務,使科技服務網絡化,從而完善了紅提葡萄種植、技術培訓、營銷產業的鏈條,該村種植的紅提葡萄大多遠銷太原、河南、廣州等地。
如今,紅提葡萄不僅成為亢村,也成為土門鎮農民增收、農業增效的“金果果”。村民林希珍說:“我每天剪葡萄都能掙50元到60元,現在也不打麻將了。”土門鎮現有紅提葡萄生產基地一萬一千余畝,生產的優質、無公害“土門”紅提葡萄已遠銷成都、綿陽、長春、廣州、汕頭、武漢、西寧、呼和浩特、鄭州等地,并轉銷至新、馬、泰,深受果商的歡迎。
下一步土門鎮將圍繞紅提葡萄這一主導產業,帶動包裝彩印、紅提葡萄深加工等產業發展,還將著力發展紅提葡萄旅游觀光產業,建立農家樂旅游點、農業觀光采摘園等。
責任編輯:付基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