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準扶貧 光伏扶貧 金融扶貧 項目帶動 幫扶共建
全市扶貧開發“五指”攥成拳
臨汾新聞網訊(記者 劉靜 范韶華) 今年以來,我市堅持把扶貧開發作為重大的民生工程,圍繞幫助貧困群眾增收脫貧這一核心任務,扭住促進農民穩定就業這個關鍵環節,以實施到村到戶精準扶貧為載體,堅持“輸血”與“造血”相結合,“精準扶貧、光伏扶貧、金融扶貧、項目帶動、幫扶共建”就像5根粗壯的手指緊緊收攏,攥成一只發力扶貧開發的硬拳,全力打好打勝新常態下的扶貧攻堅戰。
堅持精準扶貧,在落實幫扶措施上實現新突破。 我市在扶貧對象精準識別的基礎上,用好建檔立卡成果,積極協調推動扶貧政策、扶貧資源向建檔立卡貧困村、貧困戶傾斜。以問題為導向,逐村逐戶分析致貧原因,提出解決措施。以群眾脫貧需求為第一信號,研究脫貧辦法,制定發展規劃。以貧困群眾為主體,提高他們對扶貧工作的知情度和參與度。堅持領導干部包村增收責任制度,進一步加強機關單位定點扶貧工作,在實現貧困村派駐工作隊全覆蓋的基礎上,逐村逐戶制定幫扶規劃,找準脫貧門路,落實幫扶措施,使每個貧困戶都有幫扶責任人,都有適合自身發展的增收項目或就業渠道,切實把干部駐村幫扶任務落到實處,切實做到扶真貧、真扶貧,確保在規定時間內達到穩定脫貧目標。
堅持機制創新,在國家光伏扶貧試點工程建設上結出新碩果。在國家光伏扶貧試點工程方面,我市謀劃早、起步早,走在了前列,為全省、全國開展推廣這項工作做出了示范。我市發揮貧困地區太陽能資源豐富、閑置荒山荒坡多的優勢,主動出擊,奮發作為,市縣扶貧部門整合扶貧資金,擴大建設規模,堅持政府主導,市場化運作,推進國家光伏扶貧試點項目建設,到年底光伏發電試點村總數達到100個、裝機總容量達到10兆瓦;以無勞動能力的深度貧困人口為目標,在吉縣、大寧、汾西啟動以設施農業光伏大棚為主的小型發電工程,到年底裝機總容量達到120兆瓦,創出一條把扶貧開發產生的效益再用于扶貧開發工作的可持續發展的新路子,進一步在全省、全國創出經驗,做出示范。
堅持讓利于民,在開展金融扶貧富民工程上取得新進展。我市采取把財政扶貧資金作為風險補償金存入合作金融機構,金融機構按照注入資金總額8倍以上放大貸款額度的辦法,發揮財政扶貧資金放大效應,撬動金融資本支持貧困地區實施特色優勢產業開發。按照面向貧困農戶“扶貧小額信貸”的“富民貸”和面向貧困地區扶貧企業及項目貸款的“強農貸”這樣的扶貧產品設計,對獲得貸款的貧困戶和產業扶貧企業,根據有關政策給以相應的貼息支持。今年要在組織實施好全市10個貧困縣金融扶貧試點工作的基礎上,力爭在非貧困縣的貧困村啟動金融扶貧富民工程,實現金融扶貧小額貸款全覆蓋。
堅持項目帶動,在推進扶貧重點工作上取得新成效。我市大力實施扶貧重點工程,因地制宜、因村施策、因戶施法,做到扶到點上、扶到根上,精準扶貧、精準脫貧,促進貧困群眾收入持續較快增長。一是加快推進企業產業扶貧。加快省屬企業與貧困縣已確定項目的實施進度,加快市內企業參與產業扶貧開發工程的步伐。二是大力實施易地扶貧搬遷。堅持與產業開發、城鎮化建設、舊村開發利用、完善社會保障相結合,引導搬遷群眾發展多種經營,開辟致富門路,確保搬遷戶搬得出、穩得住、可發展、能致富,幫助山莊窩鋪困難群眾徹底斬斷“窮根”。三是扎實推進片區開發和整村推進。以片區開發為抓手,做大做強規模養殖、有機蔬菜、有機水果、優質中藥材種植等區域特色優勢產業,推動我市各貧困縣主導產業規模化、集約化、品牌化、效益化發展。四是繼續抓好勞動力就業培訓和教育扶貧。加大“雨露計劃”工作和教育扶貧工程力度,讓每個農村貧困勞動力都能掌握一技之長,逐步消除農村“零就業”家庭,實現就業全覆蓋。
堅持幫扶共建,在構建大扶貧工作格局上形成新合力。我市把定點扶貧和領導干部包村增收與新農村結對幫扶工作有機結合起來,幫助貧困地區和貧困農戶培育、發展、壯大增收產業。堅持做到幫扶項目一天不完成,工作隊員一個不撤出;扶貧產業一天不見效,幫扶工作一天不松手;村里一天不脫貧,住村聯戶一直干下去,真正使貧困農民生活水平有新提高,貧困村面貌有新改善。同時,積極動員和組織社會各界積極參與扶貧開發,充分發揮市老促會、扶貧基金會、扶貧協會的作用,在全社會形成扶貧攻堅的強大合力。
責任編輯:柏東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