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汾新聞網訊 寒冬時節,行走在山區縣的田間地頭,經常能看到打好捆的玉米秸稈被裝車運往飼料廠,加工后用于喂羊、喂牛,不少還被銷往外地,既杜絕了秸稈焚燒污染環境的陋習,還增加了群眾收入。
“我們在大力實施農業生產托管試點項目時,結合省、市、縣相關要求,通過機械作業,把玉米秸稈回收利用,用來發展養殖業,養殖業產生的牛羊糞經過堆放發酵,再施到農田,形成了循環經濟。”永和縣農經中心負責人介紹,“通過發展循環經濟,不僅杜絕了焚燒秸稈造成污染的難題,還推動了農業生產的綠色發展。”
近年來,我市以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為著力點,加大政策資金扶持,強化項目建設,加大宣傳力度,進一步提高農業生產力,保護農業生態環境,穩步推進全市農業生產綠色發展。
市農業農村局工作人員王曉東介紹,今年以來,我市加大政策資金支持力度,按照省廳《2021年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工作方案》要求,出臺了《臨汾市2021年秸稈綜合利用工作方案》,爭取資金450萬元。同時,縣級農業部門也提高了對秸稈綜合利用工作的重視程度,政策和資金方面的支持力度逐步增加。
據了解,汾西縣投入400萬元用于秸稈綜合利用,汾西縣農業農村局制定《汾西縣秸稈回收打捆綜合利用建設項目實施方案》,資金用于秸稈綜合利用設施設備補貼以及作業補助,通過項目帶動,促進了當地秸稈收儲運體系的完善。永和縣投資185萬元,在坡頭鄉索駝村建設了飼草加工廠,年回收農作物秸稈生產秸稈壓塊或顆粒飼料2500噸,既解決了當地飼草價格高、供應不足的現狀,又實現了農、林、牧良性循環發展。曲沃縣作為2021年秸稈綜合利用重點縣,根據秸稈可收集量和運輸半徑,因地制宜建設秸稈收集儲運站點8個,購置用于秸稈收集、運輸、加工等專用機械設備56臺,新建或改建秸稈儲存場、棚4處,青(黃)儲存池1個,田間農機安裝機載物聯網終端系統,購置終端設備21臺。
市農業農村局相關負責人介紹,為了擴大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該局今年印制了《致全市農民朋友的一封信》,對秸稈禁燒政策、還田好處及綜合利用技術進行全面解讀,并發放宣傳資料5000余份,市、縣兩級還舉辦培訓班30期次,培訓技術骨干611人次、農民2750人次。同時,通過發放培訓資料、開展網絡宣傳、科技趕集、墻體廣告等,營造良好的社會氛圍,不斷提高群眾的環境保護意識,提高農民參與秸稈綜合利用的主動性。
記者
責任編輯: 吉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