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7日,雪后初晴,寒氣襲人。一大早,霍州市大張鎮西張村黨支部書記韓會民就忙著與村民們清除大棚積雪。
“種大棚就是好,一次建棚,十年受益!黃瓜、苦瓜套種,一個4畝地的大棚,兩種蔬菜年產量在4萬公斤以上,純收入6萬元,與同等面積種糧相比,收入10倍以上。”說起一年來的農業調產,韓會民深有感觸。說著,韓會民帶領記者爬上5米高的大棚土壁上。放眼望去,西張村一排排大棚拔地而起,整齊劃一,放眼望去,一座座銀白色的蔬菜大棚在陽光的照射下閃閃發光。
“西張垣現代農業生態循環示范園區總投資達17360萬元,是臨汾市規劃的十大農業示范園區之一,同時也是霍州市‘十二五’時期實現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的重點調產項目。”韓會民指著前方排列整齊的大棚介紹,以前這里曾種過大棚,但是由于規模太小沒發展起來。2011年,霍州市經過認真調研,確定按照政府引導、財政補貼、社會參與的模式,在此建設一個高標準現代農業綜合示范園區。目前,園區內已建設溫室360余棟,其中高標準示范溫室11棟,蘆筍棚140棟,占地1600余畝;土地流轉3000余畝,道路建設4600米,園區循環道路已全部硬化,綠化樹木1萬余株,架設高低壓線路2000米,鋪設管灌12000米。
進入大棚,一股熱氣撲面而來。菜農喬芳梅正忙著采摘蔬菜。“我們這個園區是重點項目,政府非常重視,按大棚實占面積,農戶可以享受到每畝5000元的補助,合作社還負責協調信用社為我們聯系了5萬元的貼息貸款。”喬芳梅滔滔不絕:“大棚剛建好那陣兒,心里真沒個底,不知能不能賺錢,一個大棚投資7萬多元啊!不過有各級政府部門給咱做后盾,還修路、辦合作社、搞產品注冊和綠色無公害認證,讓我們心里踏實多了!”喬芳梅還掰著手指給記者算了一筆賬:現在是大棚菜銷售旺季,鮮菜上市早、賣得快、價格高、效益好,一個大棚一年收入兩萬多元,3年多成本就能回來,現在光蔬菜大棚每年純收入2萬多元!我們的好日子可有盼頭了。
“目前農民種菜積極性空前高漲,項目第一期工程已完工,下一步將繼續擴大蔬菜大棚建設面積,再建設日光溫室800棟,并建設1萬平方米的現代農業科技示范中心一座,將配套建設4000平方米的凈菜加工車間、2000平方米的現代化冷庫和500平方米的蔬菜質檢中心等,切實增加農民收入。”韓會民介紹,園區建成后產品除滿足霍州市群眾需求外,還可輻射周邊的汾西、靈石、洪洞等縣市。示范園核心區建設完成后,設施內種植面積可達1600畝,年產值達8000萬元。由核心區輻射周邊各村形成一個萬畝蔬菜種植園區,年產蔬菜6萬噸,培育健壯秧苗2600萬株,加工凈菜1萬噸,冷藏各類蔬菜5000噸的產、加、銷一條龍產業化鏈條,年創造經濟效益9290萬元,主產區大張鎮年人均增收1718元,將大大提升當地蔬菜產業競爭力,促進霍州市農業轉型跨越發展的進程。(記者 范韶華)
責任編輯:劉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