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臨汾市將圍繞促進農民持續增收這一核心目標,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強農惠農富農政策,積極深化農村改革,全面推進“一特三高”現代農業發展,加快新型農民培訓步伐,著力建設美麗鄉村,全力促進農村經濟社會轉型跨越發展。
發展特色現代農業。以促進農民持續增收為核心目標,按照“產業特色化、基地規模化、生產標準化、產品品牌化”的要求,在保證糧食生產穩定增長的同時,堅持“一村一品”、一縣一業”的主攻方向,走特色、高質、高端、高效“一特三高”的發展路子,提升特色現代農業建設水平。
一是擴張規模。繼續加快推進“三個百萬畝”特色農業基地建設,重點抓好已經確定的8個“一縣一業”基地縣和2014年新確定的233個“一村一品”專業村項目實施,帶動全市新增水果面積5萬畝、設施蔬菜面積兩萬畝、中藥材面積10萬畝。二是示范引領。規劃建設一批跨區域、大規模、集群式、板塊化的優勢農產品產業帶和產業區,命名一批市級現代農業園區,積極申報省級和國家級農業園區,到2015年每個縣力爭建成2個達到省級標準的現代農業園區,引領和帶動全市現代農業發展提檔升級。三是培育品牌。按照“產名品、創名牌”的思路,支持企業、合作社爭創中國馳名商標和山西省著名商標,重點培育一批如吉縣蘋果、隰縣玉露香等已經具有一定知名度的本土品牌,使其在省內外、國內外叫得響、過得硬、打得開。四是壯大龍頭。繼續推進農業產業化“393”工程,支持龍頭企業通過兼并、重組、收購、控股等方式組建大型農業集團,力爭全市農產品加工企業銷售收入突破70億元。今年,確保全市農民人均純收入增幅達到13%。
培育新型職業農民。今年,省政府把新型職業農民培訓納入“五件實事”。5年內,全省每年培訓10萬名新型職業農民。我市將規范建設一批培訓基地,統籌利用好農廣校、農業職業院校、農技推廣服務機構等培訓資源和現代農業園區等實訓基地,加快構建教育培訓、認定管理與政策扶持“三位一體”的制度體系,打造一支懂技術、會管理、有技術的新型職業農民隊伍。依托農廣校建立農民科技教育培訓中心,發揮農廣校在新型職業農民培訓中的主力軍作用。力爭完成一萬人的新型職業農民培訓任務。同時,大力開展農業生產實用技術培訓,力爭培訓農民12萬人次以上。
改善農村人居環境。把改善農村人居環境當做新農村建設的重要內容,大力實施“五大工程”:一是實施以農村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為重點的完善提質工程,開展好農村兩輪“五個全覆蓋”回頭看,建立健全路、水、電、氣等工程管護長效機制,確保長期發揮作用;二是實施以采煤沉陷治理、易地搬遷、危房改造為重點的農民安居工程,切實改善農民群眾居住條件;三是實施以垃圾污水治理為重點的環境整治工程,開展新一輪農村環境整治,對農作物秸稈、生活垃圾和污水等生產生活廢棄物進行資源化利用和無害化處理,完善垃圾處理系統和污水處理設施;四是實施以美麗鄉村建設為重點的宜居示范工程,借鑒農業部發布的產業發展型、生態保護型、城郊集約型等十大模式,引導各方力量、多種資源積極參與創建活動;五是認真總結洪洞、堯都等新型農村社區建設的經驗,繼續強力推進新型農村社區和現代農業園區“兩區同建”。今年平川縣(市、區)完成1—2個兩區同建示范區,山區縣完成1個新農村建設示范點。此外,積極爭取上級政策支持,建設一批各具特色的美麗鄉村,從根本上改善鄉村環境。
責任編輯:邱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