翼城縣紅棗產業起始于1996年,在市委、市政府“121”農業調產思路的指引下、在縣委、縣政府的大力倡導下,通過縣林業局、縣紅棗協會、有關職能部門和各鄉鎮的通力協作,取得了一定規模,形成了一個產業。紅棗重點戶年均收入在3萬元以上,以紅棗為特色的莊園經濟調動了農民調產的積極性,鼓了農民的腰包。
“吃鮮棗請到翼城來!”縣林業局書記段紅義告訴記者,“翼城的紅棗產業大致分兩個階段,2005年以前,棗業發展以擴大規模為主,2006年以后,棗業發展以加強管理,提高效益為主”。翼城酸棗接大棗,以引進外地接穗為父本,以當地野生酸棗刺為母本,先后引進了20多個品種,其中適合翼城發展的有十幾個名貴品種,如早熟品種伏脆蜜、物早熟,中熟品種梨棗、金絲、雞心、長紅、贊皇、輝棗等,晚熟品種有冬棗、官灘等,形成了早、中、晚合理搭配的栽植格局和品種結構,從8月份起,天天有鮮棗、常年有干棗。
為了推動棗業發展,翼城縣先后采取了政策扶持、資金扶持、典型帶動、協會聯動等一系列政策,鼓勵農民發展棗業,資金扶持也從當初的嫁接每株財政補貼0.05元增加到0.元,現在吃到甜頭的農民都樂意種植棗樹和嫁接酸棗樹,發展紅棗莊園,增加自己的收入。(記者 李自強)
來源:臨汾日報
【責任編輯: 邱睿】
責任編輯:臨汾新聞網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