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該縣審時度勢,搶抓機遇,把實施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試點工作作為富民惠民的重點民生工程來抓。采取有效措施,精心組織實施,保證了新型農保工作健康有序推進,短期內取得了比較明顯的成效。截至目前,全縣適齡農民參保人數達到38816人,參保率達到90%以上,收繳保費670余萬元,8206名60周歲以上的農村居民基礎養老金已全部發放。
新型農保這項惠及農村百姓的政策正在逐步深入人心,積極參加新型農保已成為廣大群眾的自覺行動。
強化保障機制,確保組織領導到位今年年初,該縣被確定為全省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試點縣之后,縣委、縣政府高度重視,把新型農保工作作為向全縣人民承諾的十件大事、實事之首,并成立了專門的領導機構,出臺了具體的實施方案,召開了動員大會。會后,各鄉鎮和相關部門相繼召開動員會和培訓會,成立了相應的機構,在全縣形成了縣上領導包鄉鎮、鄉鎮領導包村委、村委領導包村組、村組干部包群眾的“四包”責任網絡。各鄉鎮、各部門組織力量下基層、搞調研、做工作,全縣上下掀起了積極開展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工作的新高潮。
為了保證新型農保工作順利啟動,縣上全額預算了基礎養老金和農民社保補貼300余萬 元,并拿出35萬元作為新農保工作的開辦經費。為了完成60歲以上農村居民基礎養老金發放任務,縣政府先行墊資進行了發放。同時,調整充實農保中心的業務人員,在各鄉鎮設立了專職工作人員和檔案管理員。通過這些工作,使新型農保工作從一開始就得以有序進行,為新型農保工作的順利開展提供了強有力的資金和人員保障。
強化思想引導,確保宣傳發動到位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工作是一項全新的工作。宣傳發動廣大農民積極參與新型農保工作成為關鍵。針對部分農民存在的傳統觀念,該縣在宣傳發動的形式和內容上下了大工夫,念好“四字經”,打好攻堅戰,解開農民心中的“疙瘩”,激發參加新農保的積極性。
在宣傳引導上突出“廣”字。為了讓每位農民都能夠知道和了解新農保內容,該縣首先在縣里集中對鄉鎮領導、村黨支部書記和村委會主任進行了培訓,然后,由勞動保障部門和鄉鎮組織對村干部、村民小組長和村民代表進行培訓,通過層層培訓,培養各類骨干,取得了明顯成效。二是充分發揮各類宣傳媒體的作用,在電視臺、廣播電臺、政府網站等媒體上開設專題專欄,讓農民耳濡目染,接受教育。三是采取設立咨詢點、發放宣傳資料等形式進行宣傳。共發放宣傳資料5萬余份,懸掛街頭橫幅150余條,出動宣傳車20余車次。
在思想疏導上突出“細”字。為了把工作做實做細,該縣要求鄉村干部要進村入戶,同群眾開展面對面的談心溝通。對群眾思想有顧慮 的,要耐心解釋。鄉、村兩級干部苦口婆心做工作,一次不懂,他們就二次上門,兩次不理解,他們就三番五次上門,直到情緒理順,正確理解為止。
在和諧倡導上突出“新”字。黑龍關、克城、喬家灣、薛關等鄉鎮把參加農村養老保險作為星級文明戶評選的重要依據,對沒有為老人或子女參加養老保險的,不得評為十星級文明戶;蒲城、紅道、太林、山中、古縣等鄉鎮針對學生、老人參保率低的實際情況開展了“和諧養老”系列活動,在農村開辦了“關心老人孝心班”、“和睦子女愛心班”,由鄉鎮干部及村委負責人現場講授,把參加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作為父母奉獻愛心、子女孝敬父母的一項舉措進行動員,積極營建了農村尊老愛幼的和諧氛圍。在辦班期間,許多農民就主動找到工作人員要求為父母、子女買保、投保。目前,全縣共辦班30余場次,參加農民達到1700余人,不僅有效推動了農保工作的開展,而且促使農村形成了和睦互助的新風尚。
在因勢利導上突出“準”字。為了有效推動新農保工作,該縣主要抓住兩個群體做文章。
一是對后進村委群體性繳費差的群眾進行動員。新型農保剛開始的時候,蒲城鎮一村委對新型農保工作積極性不高,得知這一情況后,鎮黨委政府一班人迅速到該村委召開現場協調會,通過答疑解惑,當場就有十幾人掏錢投保。使原來參保不足百人達到了現在的200余人。二是利用農村老齡群體基礎養老金發放進行宣傳,使農民直觀地看到農村社會養老保險 帶來的好處,贏取群眾的信任和支持,消除存在的顧慮。該縣在農村舉辦了多場60周歲以上老人養老金現場發放儀式,縣委書記喬建軍、縣長王國平親自到發放現場同農民親切交談,參加發放,極大地帶動了農民參保。
通過采取形式多樣的宣傳方式,農民群眾由不懂政策變成了農保政策的宣傳員,由心中猶豫不定變成了新型農保工作的積極組織者,由參保等待觀望者變為了踴躍參保的帶動者,使新型農保工作形成了“人人擁護、人人參與、人人支持”的工作局面。
強化制度建設,確保科學管理到位建立長效管理機制是推動新農保工作成效的保障所在,因此,該縣堅持“三管齊下”,運用制度、監督、規程手段,確保其規范運行。在制度建設方面,先后制定出臺了《工作人員行為規范》、《農保中心工作職責》、《財務制度》、《檔案管理制度》、《統計報表制度》、《公示制度》、《繳費流程》、《發放流程》等一系列制度,通過制度規范工作人員行為,提高服務水平。
在加強監督方面,為了保障新農保基金專款專用,讓農民放心,該縣成立了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監督委員會,負責對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工作進行全面監督檢查,定期不定期召開座談會議,并接受群眾舉報、投訴和來訪。在規程管理方面,出臺了《蒲縣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業務操作規程》,明確由村民小組長向農民直接收取養老金,并向參保農民出具加蓋村委公章和村民小組長簽字的收據,然后由村民小組長于當日交回村委會,再由村委會到所在鄉鎮農保機構辦理繳費手續,由鄉鎮出具收繳收據。在農保中心收到繳費后,向鄉鎮、村委出具農民個人繳費卡、繳費清單及村委繳費正式收據,再由各鄉鎮、村委、村民小組長向農民換回原來出具的票據。這樣,不僅極大地方便了農民就地繳費,而且節省了工作時間,農民也可以更直觀地看到自己的繳費金額等信息。
通過開展細致入微的工作,蒲縣新農保工作步上了規范發展的“快車道”,為農民構筑了一道堅強的“安全網”,覆蓋城鄉、聯通上下的社會保障體系初見規模,為推進科學發展、構建和諧社會奠定了堅實的基礎。(通訊員 辛耀恒 張鵬 劉俊文 劉斌 )
來源:臨汾日報
【責任編輯: 付基恒】
責任編輯:臨汾新聞網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