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凡山村,村名不是叫這個溝呀、坡呀、洼呀、峪呀,就是叫那個山呀、崖呀、畔呀、垴呀之類,直直的、實實的、土土的,到村上一看,果然就那樣,名符其實。
伏珠也是個山村,為什么與大家格格不入裝扮成另類?鶴立雞群似的。生生的、怪怪的、似乎還文文的。不由人就想問個究竟。
四十來歲的女村長孫竹蓮說:常常有人問,我也稀哩糊涂。老人們道古哩,說老早老早有神到過這里,說地底下藏寶伏珠,就叫了個伏珠。神仙說了話,人還敢不從?
何況是吉利之言呢!誰不希望自己的故鄉(xiāng)是個風水寶地?可是,即便真有其珠,也埋在土里呀,能發(fā)光嗎?
秋陽冉冉升起,鮮紅鮮紅的。伏珠村東頭的農(nóng)貿(mào)市場熱鬧起來,車擠車人擠人,好不紅火。看鋪面,五花八門:有五金、家電店,有棉布、服裝店,有副食、雜貨土產(chǎn)店,有裝飾、家具店,餅子、麻花、油條鋪好幾家,家家食客滿桌。美容美發(fā)店擠在一排,店店有顧客排隊等候。菜攤、水果攤一行兩排,賣的都是自家地里才采摘的,新鮮水靈還不算貴。聽話音,南腔北調(diào):有蒲縣、隰縣口音,有汾西、霍州口音,有臨汾、襄汾口音,還有“買啥子嗎”的重慶口音。女村長說:稀罕吧?咱山溝溝里還能聽到重慶話,這是咱村里娶回來的重慶媳婦,網(wǎng)上談戀愛,遠遠的坐火車汽車就來了,結(jié)了婚就開了這個土產(chǎn)日雜店。以前是村里的姑娘城里嫁,如今是城里姑娘山里嫁。咱村里有個老漢,把這個故事編成了戲在村里唱哩。你聽,就在敲鑼鼓的那兒戲臺上唱。
秋風徐徐吹來,爽爽的,把歡快的鑼鼓聲也送了來,又順著溝送到遠處。村里有鑼鼓隊?不節(jié)不年的,敲打干啥?文化大院里,五六十個大姑娘小媳婦列隊散開,在一位六十多歲的老漢指揮下正在用心操練。隊伍西邊的舞臺上,兩男一女轉(zhuǎn)來搖去的排 練一個什么戲。
村支書指指那手舞足蹈的老漢說:六十七歲了,我們村曲藝隊的頭兒,又會編又會導,編的好聽多哩,“胡錦濤來溫家寶,真是咱的好領(lǐng)導,不但免了農(nóng)業(yè)稅,種糧還給咱補票票。”長哩,順口哩,凈是實話。咱村不光有鑼鼓隊,還有腰鼓隊、扇子舞隊、籃球隊、乒乓球隊,在縣上比賽得過獎,去侯馬演也得了獎杯,現(xiàn)在排的節(jié)目是為九月初八準備的,咱村今年八項工程竣工要剪彩,助助興。
一個山村一年鋪排八項工程?談何容易!還都竣了工?更不簡單!不是刮風吧?又是一個女村長?記者望了一眼女村長。女村長說:怕你城里人爬不了山,不然引著領(lǐng)導檢查檢查。記者不經(jīng)意間流露出的懷疑一定是被她覺察到了,否則她不會這樣挑戰(zhàn),而這正是記者求之不得的。
村長領(lǐng)路,支書殿后,走出古香古色的村牌樓,翻溝爬上南坡,來到了國旗飄飄、書聲朗朗的村小學。教學樓是新的,辦公室是新的,教師宿舍、學生宿舍都是新的,屋子里都有暖氣設(shè)施,也都是新裝的。村長不說話,叫來一位老師接受采訪。那意思是說,不會假,不是吹牛,山里人實在。
告別老師,走出校門,村長向北一指:那又是一項,幸福小區(qū)。順著村長手指的方向看去,溝北面河灘里筑了一道護堤,堤后新修了兩排二層小樓,一色的塑鋼門窗,外墻都貼了白瓷磚,陽光下分外明亮。小區(qū)不只是城里有,山村也有了!
下溝北上,沿小區(qū)西墻北行,走進了老村巷,村巷新鋪了水泥路,告別了古老的泥濘,這也是今年的一項工程。在一個十字路口,記者停下來,西南角的一個井房,昔日搖轆轆攪水,那是麻繩柳罐加汗水,這兒是鐵轆轆鐵搖把鋼絲繩鐵桶,更沉更重。村長說:快退休了,自來水進村后誰還攪水?當然還要保護好,作為我們的回憶,作為我們的旅游景點。呵?還有這打算?還有這眼光?
出村巷,羊腸小道盤旋蜿延,就來到了 玉龍山上。新栽的柏樹、松樹、槐樹,滿山遍野,在秋風里郁郁蔥蔥,得意洋洋的神情,似在向人們夸耀它們新居生活環(huán)境的舒適和愜意。山上有人拉著水管正一株一株給樹坑里澆水,周圍的雜草除了個干干凈凈,說是怕小孩們燒草傷了樹苗。村長說,樹全活了,一苗沒死,一分工錢沒出,喇叭里一喊,人扛著銑就上來了,連開店的小老板們都來了。水也是今年引來的,挖溝墊溝也是村里人義務(wù)干。指指遠處有電線桿的山洼又說,水源在那里,有二里多遠,水塔清洗后,就能入戶了。
邊說邊看,邊看邊走,一步步下山來,繞過小公園似的彌勒寺后的綠地,進了古寺的東門。這是一處元代建筑,年久失修,破敗不堪,搖搖欲墜。伏珠人在完善基礎(chǔ)設(shè)施關(guān)注民生的同時,亦保護和開發(fā)他們的旅游資源了。資金緊張,東挪西湊干部墊,村長墊了10萬,支書墊了6萬,村委們你墊3萬,他墊4萬。在外地工作的本村人聽說后,也慷慨解囊。工程就這樣完工了,古寺就這樣重新修好了。青磚漫院,翠柏成行,大殿翻瓦,神像新塑,壁畫重描,棟梁彩繪,修舊如舊,煥然一新!
站在古寺門口向下望去,護寺坡青磚砌成,如城似堡。趙克公路從腳下經(jīng)過,又伸向遠方,車流滾滾,就在這里停下來,裝貨卸貨吃飯加油,車笛聲聲又奔向遠方;向東望去,喧囂了一天的農(nóng)貿(mào)市場寧靜了許多,集落人不閑,又在忙忙碌碌為下一個集日做準備;向南望去,村舍新樓粼次櫛比,炊煙裊裊,放學的孩子們打著鬧著蹦著唱著消失在村巷里。夕陽下,彌勒古寺一片寧靜,一片肅穆,一片輝煌。
“……莫說我們的家鄉(xiāng)苦,夜明寶珠土里埋,只要汗水勤灌溉,幸福的花兒遍地開……”一陣歌聲從玉龍山上飄下來,那么動聽,那么真情!這又該是伏珠人的歌聲了。
聽著聽著心頭怦然一動,這不正是伏珠人心聲的寫真和抒發(fā)嗎?
伏珠之聲!就是這樣唱響的!
伏珠之光!就是這樣閃亮的!
來源:臨汾日報
【責任編輯: 賈亮】
責任編輯:臨汾新聞網(wǎng)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