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說,育種是畜牧業發展的制高點。
孫彥民在考察過程中發現,翼城縣及周邊地區養豬成規模的不少,但由于品種退化,生豬抗病能力差、飼養時間長、出肉率低缺乏市場競爭力往往難以抵擋市場波動。經過多方聯系和反復查閱資料,孫彥民了解到,PIC種豬是世界公認的著名品牌,不僅仔豬成活率高,而且出欄周期只需150天左右,可以比普通家豬提前出欄20天,瘦肉率達到70%以上。經過反復論證,他與上海PIC種豬改良國際集團中國公司簽訂了合作協議。
經過一年多的建設,一個總投資1200萬元,建筑面積兩萬平方米的標準化豬場于今年3月正式建成,首批引進PIC祖代公豬26頭,祖代母豬327頭。該公司擁有現代化母豬擴繁場1座,年出欄萬頭商品豬場1座,配套飼料加工廠1座,生產區里,種豬舍、分娩舍、保育舍、育肥舍、隔離舍、配種室、人工授精室、化驗分析室、飼料庫、消毒室、水塔等一應俱全。
“民以食為天,食以安為先”,長匯公司始終堅持科學化管理,打造無公害產品。
PIC種豬有歐洲“豬王”之稱,每頭引進成本近萬元,疫病是養殖業公認的頭號勁敵,稍有不慎就會損失慘重。孫彥民告訴記者,辦標準化生豬養殖場最關鍵的一點就是預防疾病,注射疫苗,定期消毒,保持衛生。除了國家規定的疫苗外,還要根據不同的日齡打不同的疫苗。在環境的消毒方面,也要根據不同的季節,用專門的消毒液進行消毒。
進出長匯養殖區必須消毒洗澡,除了管理人員和專家,就連孫彥民本人也只是在監控和照片上掌握豬的成長過程。
為了強化養殖技術,孫彥民從大寨請 回了有多年豐富經驗的專業技術員擔任場長,招聘了12名畜牧專業大中專畢業生,建立起了一支素質過硬的管理飼養隊伍。他進北京,飛上海,到武漢,和全國養豬水平最高的華東農業大學建立了合作關系,在飼料配方、養殖繁殖等方面得到了強有力的支持;并聘請山西農大養豬權威教授定期為管理人員授課,指導養殖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強大的技術后盾,解決了養殖管理的后顧之憂。
積極構筑綠色養殖體系,打造標準化、規模化養殖,提升翼城縣乃至周邊縣市肉食產業的核心競爭力,是孫彥民追求的目標。截至目前,長匯公司的327祖代母豬全部配種受胎,明年2月份1500余頭父母代種豬就可投放市場。孫彥明告訴記者,今后,長匯公司將采取“公司+基地+農戶”的生產模式,為每一頭種豬建立終生檔案,對購買父母代種豬的養殖戶實行統一品種改良,并準備和雙匯等大型食品公司聯系,建立穩定長期肉源供應,加快翼城生豬產業規模化發展。(本報記者 張玉萍 通訊員 李茁壯)
來源:臨汾日報
【責任編輯: 邱睿】
責任編輯:臨汾新聞網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