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浮山縣被山西省科學技術協會評為“山西省百萬肉羊產業化工程先進單位”,該縣之所以取得如此好的成績是因為采取了多種良好的措施。
引進優良品種。畜禽良種是實現畜牧業生產高產、優質、高效的基礎,浮山縣瞄準畜牧業發展的前沿領域,加大對畜牧業的科技投入力度,完善了優良畜禽品種的良繁體系建設。五年來,該縣陸續引進良種羊1200余只,繁育的數量和質量都在全省名列前茅。2005年該縣被省農業廳確定為全省良種羊繁育基地,2006年又被列為山西省百萬肉羊產業化工程示范基地,在全市首家建成了兩個省級畜牧業示范基地。這更加有效地促進了該縣調整優化畜禽結構,提高畜產品質量,為建設全省畜牧強縣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轉變飼養方式。浮山縣于2005年成功完成了國家級秸稈養羊項目工作,通過項目示范,全縣養殖業由傳統放牧向舍飼、半舍飼發展,農戶由小群體經營向規模化、集約化發展,由土種畜禽向良種化發展,全縣畜禽飼養方式發生了快速的轉變。在項目實施的四年多時間里,全縣共建設青貯氨化池2.34萬立方米,每年加工處理秸稈4100多萬公斤,比項目實施前提高了20.3%。在典型引導、示范帶動下,極大地加快了該縣畜牧業規模化、專業化建設步伐,促進了畜禽規模養殖水平的提高。
優化經營模式。在畜牧業集約化經營的基礎上,該縣一是培育龍頭企業,發揮帶動作用。浮山縣切實把龍頭企業建設作為推進畜牧業產業化進程的首要任務,在政策扶持、協調服務、優化環境、信貸支持等方面加大扶持力度,建成了自志農牧開發有限公司、諸葛牛奶加工等一批畜牧骨干企業,實現企業增效與農民增收的雙贏。二是建設生產基地,提高養殖集約化程度。在飼養方式產生轉變的同時,該縣鼓勵和引導發展多層次、多形式的規模經營和養殖小區,實現了畜牧業基地生產與畜牧業資源的合理配置。三是發展養殖協會,解除后顧之憂。浮山縣畜牧養殖協會自2005年成立后,通過引優種、技術培訓、技術推廣、技術服務以及與養殖戶簽訂了回收合同等方式,使廣大養殖戶免除了后顧之憂。
(通訊員 陳景春 許華華)
來源:臨汾日報
【責任編輯: 賈亮】
責任編輯:臨汾新聞網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