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澤縣杜村鄉桑曲村是傳統的農業村,產業結構單一,市場競爭力不強,農民的意識也只是停留在靠天吃飯的階段,一家一戶的小作坊式經濟實體生產力低、競爭力弱。針對這一現狀,市檢察院工作隊變“輸血”為“造血”,從解放他們的思想入手,組織黨員干部骨干認真學習中央一號文件精神,并組織20余名村干部和種養大戶,先后赴河南偃師、滎陽、淇縣和晉城市陽城、澤州參觀考察,重點學習農業調產、新農村建設、農副產品加工等方面的做法和經驗。回來后,他們幫助桑曲村研究制定長遠發展規劃,組織7戶農民多方籌集資金180余萬元,建起了年飼養6萬只雞的“盛強養雞專業合作社”,并把雞蛋銷往河南鄭州、洛陽一帶,取得了良好的經濟效益。
同時,工作隊注重農民生產生活條件的改善,多措并舉加強基礎設施建設。他們在調查研究的基礎上,充分征求專家建議,聽取群眾意見后決定在桑曲村建設便民橋,方便群眾生產生活,還在上游建設人字壩一座,調節水量,擴大灌溉面積。為此,他們多方努力,積極想辦法,多方籌措資金,先后投資20多萬元修建了漫水橋兩座,修筑防汛護田壩200余米。投資20萬元對全村進行了美化、綠化、硬化工作,新建文體廣場一個;投資3萬多元新建新式沼氣池10座。這些生產、生活設施的改善,為桑曲村盡快改變落后面貌,打下了堅實的物質基礎。
桑曲村小學校舍破舊、教學設施差,極大影響孩子的學習,為給孩子們營造一個良好的成長環境,他們多方協調,想方設法籌資160萬元,為該村建起了一所標準化的中心寄宿希望小學,不僅方便了本村孩子上學,還輻射到周邊3個村子,解決了4個村近200名孩子的上學問題。此外,他們在經費緊張的情況下又拿出10000元捐給希望小學,并啟動“獻出我們的愛心、溫暖山村的孩子們”活動,為學校捐贈電腦3臺,圖書、衣物、文具等用品5000件(冊),改善辦學條件,受到了當地村民和干部的一致贊揚。(記者 劉靜 田青松)
來源:臨汾日報
【責任編輯: 付基恒】
責任編輯:臨汾新聞網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