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摘黃瓜
“空運”黃瓜
村民李雪龍有一座占地兩畝的蔬菜大棚。他告訴記者,2010年,他積極響應鄉里的號召,投資9萬元建設了這座大棚。從大棚規劃、建設實施到設施配套、技術指導,鄉里都派專人進行跟蹤指導,解決難題。現在,看到長勢喜人、可以采摘的黃瓜,他的臉上露出了開心的笑容。正忙著采摘黃瓜的妻子高興地說:“現在剛進入采摘期,每天就可采摘250余公斤,再過20來天就到了采摘旺季,到時每天可以采摘500余公斤。按與合作社簽訂的每公斤2.2元的收購保護價計算,每天可收入1000余元,比種地強百倍哩!”在張莊鄉現代農業示范園區,記者看到,一排排蔬菜大棚整齊排列,水、電、路等配套設施一應俱全,電動卷簾機、自動測溫器、提溫設施等一步到位。
隨行的鄉干部告訴記者,以前這一大片地全部種植的是小麥,由于靠天吃飯,再加上近幾年的干旱氣候使小麥收成銳減,以地為生的農民生活受到極大影響。為改變這一現狀,加快農民致富步伐,縣委、縣政府大力調整產業結構,在經過充分調研后,確定在交通便利、水利資源豐富的陳莊垣面建設現代高效農業示范園區。同時,組織鄉村干部和農民群眾250余人,到曲沃磨盤嶺等地參觀大棚蔬菜產業,使大家親身感受到了大棚蔬菜的良好經濟效益。
外出參觀對鄉村干部群眾觸動很大,積極要求建設大棚。為確保一次建設,長期受益,該鄉分批建設大棚蔬菜,并對大棚建設實行統一施工、統一模式、統一標準,確保建設質量。同時,投資近400萬元打深機井兩眼,安裝了變壓器,整修了道路,推進了園區的建設步伐。鄉里還成立了民生源蔬菜合作社,為菜農提供產前、產中、產后一條龍服務,解除了菜農的后顧之憂。目前,張莊現代農業示范園區已投資1100余萬元,建成50座春秋大棚、100座日光節能溫室蔬菜大棚,并投入使用。
堡南村大學生村干部權俊明申請創業貸款10萬元,率先在園區建設蔬菜大棚兩座。他告訴記者,縣里在這兒設立了大學生村干部創業實踐基地,他帶頭發展了兩座大棚,目前效益初步顯現。據估算,每座大棚年收入可達4萬余元。在他的帶領下,已有6名大學生村干部積極創業,貸款60萬元,與他人合建大棚6座。另有23名大學生村干部采取“一對一”的形式為種植戶提供技術、信息傳遞等方面的服務。
據了解,整個農業示范園區設計規劃面積2300多畝,建設高標準現代大棚400多座,春秋大棚200多座。鄉領導表示,今年,我們計劃再發展日光節能溫室200座,大力推進現代農業發展,全力打造以規模種養為基礎、以設施蔬菜為重點、以農副產品加工為龍頭的新型現代農業示范園區,大力促進農民增收。
【責任編輯: 賈亮】
責任編輯:臨汾新聞網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