駐地遼寧撫順的工程兵10團是雷鋒生前所在團,被人們親切地稱為“雷鋒團”。然而,很少有人知道“雷鋒團”是從塔兒山走出來的英雄部隊,其前身是成立于1947年9月的襄陵獨立團,而襄陵獨立團則是以襄陵抗日游擊隊為基礎組建的。
抗日戰爭年代,襄陵游擊隊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弱變強,經歷了一次次血與火的戰斗歷程,譜寫了一曲曲可歌可泣的英雄壯舉。
1940年1月的一天,時任二一三旅政治部主任程谷梁對姚登山說:“組織上決定派你返回襄陵,利用本地人的有利條件,收集失散人員,發動群眾,組織地方武裝,開展游擊戰,獨立自主地進行活動!”面對寄予厚望的首長,姚登山沒有絲毫猶豫,欣然接受任務。于是,他一人返回了襄陵縣的塔兒山。
塔兒山坐落于襄陵、臨汾、浮山、曲沃、翼城、汾城6縣交界處,西可控制汾河以東襄陵地區和汾城一角的同蒲鐵路與太風公路,北可達臨汾,南可至曲沃,是太岳根據地通往晉西南的門戶,有很重要的戰略地位。姚登山的家就在塔兒山腳下的陳莊。
一回到家鄉,姚登山便奔走四方,尋找地下黨、失散人員、青年積極分子……1940年6月,他拉起一支約170人的部隊,名為襄陵人民抗日游擊支隊,下轄兩個大隊,由姚登山擔任支隊長。游擊隊一建立,人民群眾心情振奮,大力支持,紛紛取出他們收藏的蔣閻軍潰敗時丟下的槍支彈藥,送給游擊隊。
抗日的烽火在襄東大地熊熊燃起。
飽受日、偽、頑和土匪侵擾禍害的襄東人民,把游擊隊當成依靠與希望,主動為游擊隊提供食宿、送信帶路、站崗放哨、救護傷員,游擊隊則英勇斗爭、保護群眾,部隊與人民建立起了魚水般的軍民關系。
1940年4月6日,游擊隊正準備集合出發到陳莊之際,接到當地群眾送來的情報:趙曲日軍與警備隊約幾十人,打算下半夜到安李偷襲游擊隊,目前已到張纂。
姚登山同幾個領導進行研究后,決定剿滅這股敵人。經過簡短的戰斗部署和動員后,游擊隊立即跑步前進,在陳莊、張相村北翻溝越野,隱蔽開進,直奔張纂。剛到達張纂村外,戰士們就發現了正準備吃早飯的敵軍。
游擊隊突然發起進攻,敵人慌作一團,急起抵抗,堵在門口用機槍向戰士們掃射,游擊隊一時難以突破,形成了敵我對峙局面。緊要關頭,當地村民為游擊隊提供了捷徑。于是,游擊隊留下一部分戰士守在原地進行戰斗,其余戰士走捷徑到達學校東邊屋頂上,從上往下對院內的鬼子進行射擊。有利的射擊位置,令日寇東跑西竄狼狽不堪,只能躲在房內盲目射擊,不敢邁出大門一步。
姚登山站在房頂上,一手持搶,一手拿旗指揮戰斗,戰斗持續了半個多小時,敵人的抵抗越來越弱,槍聲也漸漸稀疏,被圍困的日軍非死即傷。
張纂戰斗,是游擊隊對日軍的一次大規模襲擊戰,對當時氣焰極為囂張的敵人是一次沉重的打擊。游擊隊則鼓舞了士氣,得到了鍛煉,壯大了聲勢。半年間,游擊隊殲日偽、除漢奸、打土匪,經歷大小戰斗五六十次,游擊根據地不斷得到發展。
1942年8月,太岳區黨委決定,在塔兒山周圍的曲沃、襄陵、汾城、翼城和浮山5縣邊沿地區,建立曲襄縣。由于行政區域有了新的調整,襄陵游擊隊也因此轉變為曲襄縣抗日游擊大隊,繼續進行抗日斗爭。
戰爭年代,糧食是軍民賴以生存的基本物資,具有重要的戰略作用,是敵我爭奪的重要目標。1943年夏、秋兩季,游擊大隊幫助抗屬和貧苦農民及時收割莊稼,組織群眾快收、快打、快藏,并先后在上西梁、東張、大鄧、張相等村,阻擊多次搶糧的敵人,打退敵人,奪回糧食。
曾任曲襄抗日游擊大隊一中隊指導員的杜甫,用筆記錄下了那些年戰士們的浴血奮戰。如今,翻閱這份難得的戰史資料,能真實地感受到曲襄游擊隊發展壯大的歷程和戰斗的場景……抗戰時期,游擊隊對敵多次開展破襲戰。深夜,在同蒲路和敵人據點之間,由游擊隊小分隊佯攻,或隔斷附近敵據點,大隊帶領民兵實施破襲鐵路,割取電線,以破壞敵人交通道路,奪取資料為我所用。
“今晚大隊帶領民兵又下到同蒲沿線收割電線萬余斤。回駐地后,即派一個班,將日前所存之線一并護送到分區去,以修復我根據地被敵破壞的通訊線路?!?943年11月23日,杜甫在日記中記述了這次偷襲戰的戰果。
興光村襲擊日偽搶糧隊、處決鄧莊日偽便衣隊長王殿侯、新民村截擊閻軍運輸大隊、奇襲國民兵團南凹駐軍和三打周家莊……這些都是曲襄縣抗日游擊大隊抗日的奇襲戰例,對日偽和閻頑以很大的打擊和震懾。1945年8月15日,日軍宣布無條件投降。襄陵游擊隊經過艱苦卓絕的八年抗戰,終于取得了最后的勝利。
1946年4月,曲襄縣撤消,恢復襄陵縣建制并在襄東重建一支人民武裝――襄陵縣保安大隊。經上級批準,原曲、襄汾游擊大隊孫金倉、張鐵鈞、周兆榮等12人返回,成為保安大隊的建隊骨干。
1947年9月,根據太岳區黨委和太岳軍區的決定,以襄陵保安大隊為骨干和基礎,同縣武工隊、公安隊和新參軍的老區民兵及翻身農民組建了襄陵獨立團,指戰員1000余人,在塔兒山區的安李村召開了隆重的成立大會,姚登山任團長兼政委,10月,襄陵獨立團奉命改編為太岳二分區45團,這就是“雷鋒團”的前身。
這支部隊組建后,即踏上了艱苦卓絕的戰斗道路。在姚登山同志的帶領下,先后參加了臨汾戰役、晉中戰役、太原戰役等戰役,為解放全中國建立了赫赫戰功。
1949年4月,45團整編為中國人民解放軍六十二軍一八五師554團。1952年3月,554團經中央軍委批準改編為工程兵10團,劃為沈陽軍區工程兵部,開赴遼東半島(高建錄 段小婷)
責任編輯:柏東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