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汾新聞網訊 曲沃縣磨盤嶺位于縣城東15公里處的史村鎮西海村,因村西有一巨大的土堆,猶如疊起來的幾塊磨盤,俗稱“磨盤疙瘩”,與其所處的嶺地連在一起,而得名“磨盤嶺”。多年前,磨盤嶺這座荒丘野嶺,無水無路,十年九旱,下點雨就有點收成,每年收的糧食比播下的種子多不了多少。2001年,曲沃縣在磨盤嶺北部的河槽地大力發展設施蔬菜產業,經過多年的持續開發建設,走出了一條以菜促農、以菜興農、以菜富農的新路子。目前,站在嶺上放眼望去,嶺下3600棟蔬菜大棚一望無際,數百畝溫泉養魚場與百萬規模的養雞場一片生機,溝壑間100余孔蘑菇洞星羅棋布,半山腰10萬株日本甜柿樹碩果累累,好一派北國“小江南”風光。這種集“特色農業、效益農業、生態農業、觀光農業”四位一體的農業綜合開發典型。
2012年,市委、市政府提出了“百里汾河生態經濟帶建設”的戰略,磨盤嶺作為設施農業基地被納入沿汾經濟帶重點項目,曲沃縣委、縣政府也提出了建設全省最大設施蔬菜基地的目標。為發揮磨盤嶺的科研示范輻射帶動作用,縣委人才辦協同縣農業開發辦、史村鎮黨委、政府著力打造“磨盤嶺農業科研人才示范基地”。依托山西省農科院、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國家柿種資質源圃等科研院所,建設了一支由高端人才引領、專業技術人才支撐、農民技術員為骨干的農業人才隊伍,為全縣的設施蔬菜建設提供了強有力的智力和技術支撐。2015年被臨汾市委人才工作領導組評為“市級人才工作基地”。經過幾年的建設,磨盤嶺人才基地的內涵不斷豐富,功能日益完善,成為曲沃縣現代農業發展的人才高地,在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時代潮流中,彰顯出獨特的魅力。
農業實用人才繁育基地成為設施蔬菜管理技術推廣的主陣地
在磨盤嶺人才基地創建之初,曲沃縣委人才辦就把它定位成農業科技新成果示范基地、農業實用技術推廣基地、設施農業人才繁育基地,并組建了一支“金字塔”式的人才梯隊。“塔尖”是縣委特聘專家、省農科院海歸博士焦曉燕,她把工作室設在磨盤嶺,把這里定為成果推廣示范基地和蔬菜標準化生產操作規程的項目基地。她帶領一支研究生團隊,長期在這里進行設施蔬菜的技術研究實驗,成功推廣實用技術10余項,其中連作障礙病害研究、水肥一體化研究等新技術的推廣,解決了連年困擾菜農的難題,極大地提高了當地設施蔬菜生產水平。2015年她又在磨盤嶺現有大棚的基礎上改造無土栽培大棚進行示范推廣,通過培訓讓農戶掌握無土栽培技術,當年改造了100棟,占地300畝,年收入比普通大棚增加1萬余元以上。“金字塔”的中間是以縣委聯系專家焦艷榮、田來生為代表的菜業中心的技術人員們,他們除了日常的技術指導之外,還以“農科110”為平臺,通過編印農科110專刊,接受電話咨詢、農科110專車出“警”,利用網絡微信平臺發布科普技術信息等多種方式,隨時為全縣的菜農提供服務,平均每年12000人次。“金字塔”的根基最初是由縣財政支付工資的2名外聘農民技術員和15名本土農民技術員組成,他們負責大棚的最初建設、種植、管理等基礎的技術指導,隨著設施蔬菜產業的不斷壯大、技術的不斷成熟,經過多年的技術培訓和實踐,目前磨盤嶺周邊的菜農們“個個成為技術員、走出大棚當教員”,經常被請到周邊縣市對當地的蔬菜大棚建設、種植進行技術指導,充分發揮了農業人才的輻射帶動作用,磨盤嶺人才基地真正成為實用人才的繁育基地。
現代職業農民教育基地成為新型農民培育的主課堂
現代農業的發展,對農民提出了新的要求,也就是說農民已不僅僅是“直接從事農業生產的勞動者”,他們還必須順應時代發展的潮流,從思想觀念上、素質結構上、綜合技能上,逐步擺脫“傳統農民”的束縛,轉變為集農、工、商、貿于一體的“四有”新型農民。為此,曲沃縣依托磨盤嶺現代農業的規模效應,借助人才基地的科研優勢,充分利用先進的工廠化育苗智能溫室大棚、設備齊全的科研樓和培訓中心等設施,積極整合資源,為全縣的農業產業培養既懂管理,又懂技術,實踐操作能力強的“復合型”實用人才。隨著培訓功能的不斷完善,培訓資源的不斷充實,目前磨盤嶺人才基地每年承接縣內外各類農村實用人才的技術培訓、農村干部專項培訓等達1萬余人次。圍繞主導產業開發,以科技入戶為平臺,不斷創新培訓形式,豐富培訓內容,逐步轉變了農民生產經營理念,提升了農民的自我發展能力。磨盤嶺周邊大棚蔬菜產業發展,實現了標準化生產的是農民;傳技術、搞營銷的是農民;競相參與“經濟合作組織”運作的也是農民,農民真正成為蔬菜產業化的主導者,學到了實實在在的致富本領,真正成為有財富、有文化、有知識,懂技術、會經營的新型農民,成為新農村建設的生力軍。
大學生創業孵化基地成為大眾創新創業的試驗田
鄉村旅游是磨盤嶺的又一張名片,經過多年的建設,目前的磨盤嶺已成為一個自然風景秀麗、人文景觀獨特的旅游勝地。磨盤嶺獨有的發展環境,也引發了一些有眼光、有思想的年輕人的創業熱情。王志潤、劉帥這對小夫妻,是分別畢業于揚州大學、南京農業大學的果樹專業碩士研究生,偶然一次到磨盤嶺游玩,發現了可利用的溫室育苗大棚,心懷創業夢想的年輕人,放棄了在廣州的工作,聯系到大學同學劉三波,3個人一起回鄉在磨盤嶺開始了自己的生態農業、花卉培育的事業,走上了自主創業的道路,他們給自己的企業起名“慕源”。為了給向他們一樣有著創業熱情的大學生們提供更好的平臺,今年9月,曲沃縣大學生創業園落戶磨盤嶺人才基地,創業園以SIB創業培訓和電子商務運營管理培訓為平臺,對符合條件、有創業意愿的大學生進行免費培訓。培訓合格、并且申報入園創辦企業的大學生,創業園提供3年的房租、社保補貼;免費代辦工商注冊手續;提供10萬元創業擔保貸款,并給予財政貼息;創業帶動就業的給予就業補貼;符合規定的減免相關稅費等一系列優惠政策。大學生創業園注重對科技型、現代農業、創新型企業及其他有利于經濟結構優化升級的企業的扶持,積極吸引具有良好發展前景的優質創業項目的高端人才。目前,入住創業園的大學生企業10戶,涉及農產品電商、大棚種植、觀光農業、餐飲住宿、養殖等方面。
通過探索實踐,磨盤嶺人才基地的內涵更為豐富,功能更為實用,作用更為明顯,真正成為農業科研人才聚集的高地,農村實用人才繁育的基地,創新創業人才興業的熱地。(張敏)
責任編輯: 吉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