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設3個培訓、15個實習基地,重點培養高素質人才
本報訊(記者岳晉峰)對山西鄉村旅游來說,想招大學生,但“鄉村”倆字,沒有足夠魅力。雖已成為旅游消費主戰場、創業就業新渠道,但人才匱乏長期困擾其發展。11月12日,省旅游局在全省范圍選取18家成熟的鄉村旅游景點,首次設立3個培訓基地、15個實習基地,借優秀景點所積累的開發、管理、營銷經驗,重點培養一批急需的鄉村旅游人才。
旅游扶貧是國家確定的新時期扶貧開發十項重點工作之一。鄉村旅游是山西旅游業的一支生力軍,擴大了包括返鄉農民在內的就業渠道,成為我省貧困鄉村脫貧致富的重要途徑,也成為調整農業產業結構、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重要載體。從2015年起,我省每年規劃扶持約50個貧困村,到2020年將扶持約300個貧困村通過發展旅游產業脫貧致富。今年上半年,全省鄉村旅游收入202.21億元,占國內旅游接待人次的21.6%。
由于鄉村旅游地點一般遠離中心城區,報酬低、條件艱苦,以及不可避免的成家后的現實困難,很難暢通招才引智渠道,尤其吸引外部年輕專業人才加入。“因此,必須立足現有條件自力更生,推廣已經成熟、科學的經驗,并依托高等院校和培訓機構,加強管理、從業人員的培養,盡快提高我省鄉村旅游的軟實力,在全國市場的競爭中占有一席之地。”省旅游局局長馮建平說。
此次設立的基地以實用、專業課程為主,重點解決當下鄉村旅游存在的缺點與不足:產業規模不大,多數鄉村旅游發展保持在自然發展、無序開發狀態,缺少統一規劃和管理;相當一部分地區鄉村旅游資源開發投入不足,基礎設施不配套,綜合能力不強;鄉村旅游產品同質化嚴重,產品滯后、缺乏特色,缺少市場營銷策劃,沒有形成完整的產業鏈和產業體系;鄉村從業人員素質有待提高等諸多方面。
責任編輯:付基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