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記者 高樺)管行業必須管職業健康,管業務必須管職業健康,管生產經營必須管職業健康。9月13日,省政府發布了《山西省職業病防治規劃(2017-2020年)》,到2020年,我省將建立健全用人單位負責、行政機關監管、行業自律、職工參與和社會監督的職業病防治工作格局。建“一院一室”提升防治水平
《規劃》顯示,重點行業的用人單位職業病危害項目申報率要達到85%以上,工作場所職業病危害因素定期檢測率要達到80%以上,接觸職業病危害的勞動者在崗期間職業健康檢查率要達到90%以上,主要負責人、職業衛生管理人員職業衛生培訓率均達到95%以上,醫療衛生機構放射工作人員個人劑量監測率也將達到90%以上。
同時,我省將建立健全省、市、縣三級職業病防治工作聯席會議制度,規劃建設山西省職業病醫院新院區和山西省職業中毒理化實驗室建設,提升服務能力。省級有1-2家醫療衛生機構承擔全省職業病診斷、健康檢查及治療的質量控制工作,設區的市至少應有1-2家醫療衛生機構承擔本行政區內職業病診斷工作,縣級行政區域職業健康檢查服務實現全覆蓋。專項治理控制源頭
在職業病危害源頭治理方面,我省將開展全省職業病危害調查,掌握產生職業病危害的用人單位基本情況以及危害地區、行業、崗位、人群分布等基本信息,推進建立職業病危害嚴重的落后工藝、材料和設備淘汰、限制名錄管理制度,推廣有利于保護勞動者健康的新技術、新工藝、新設備和新材料。將以職業性塵肺病、化學中毒為重點,在礦山、有色金屬、冶金、建材等行業領域開展專項治理,嚴格源頭控制,引導職業病危害嚴重的用人單位進行技術改造和轉型升級。
我省還將提升勞動者保障水平,規范用人單位勞動用工管理,依法簽訂勞動合同,督促用人單位在合同中明確勞動保護、勞動條件和職業病危害防護等內容,在重點行業中推行平等協商和簽訂勞動安全衛生專項集體合同制度,以非公有制企業為重點,督促勞動關系雙方認真履行防治責任,同時督促用人單位按時足額繳納工傷保險費,推行工傷保險費率與職業病危害程度掛鉤浮動制度,做好工傷保險與基本醫療保險、大病保險、醫療救助、社會慈善、商業保險等有效銜接,及時將符合條件的職業病病人納入醫療救助范圍,按規定享受大病保險待遇,減輕病人醫療費用負擔。將符合條件的塵肺病等職業病病人家庭及時納入最低生活保障范圍;對遭遇突發性、緊迫性、臨時性基本生活困難的,按規定及時給予救助。
責任編輯: 吉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