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著希望出發
“科室同事準備來送我,但我沒有讓他們來,害怕那個場面自己會哭。”2月2日,山醫大一院消化內科主治醫師張婕站在第二批援鄂醫療隊隊伍里,靜靜地等待出征。
“我準備好了!”當得知正月初二第一批援鄂醫療隊出征時,張婕就跟醫院黨支部報了名,等到初四讓消化科報名時,她成了第一人選。33歲的張婕把年僅3歲的孩子留給愛人照顧,自己義無反顧踏上援鄂的征程。“做好自己的工作,后方不要擔心!”這是父母對她的叮囑,為了不讓她有心理負擔,父母盡量把擔心隱藏起來。“做好防護,早日歸來!”這是同事們的期盼。
“這次疫情的癥狀有腹瀉,作為消化內科醫生,我希望在救治患者的同時,能把前線的一些情況告訴后方的人,積累相關診治經驗。”張婕說,得知她要去援鄂的消息,同事們都通過電話、微信等方式關心鼓勵她,她感覺瞬間充滿了力量。
“我最大的希望就是等我歸來時,抗疫已經勝利,四方平安祥和。”張婕帶著希望出發。
再苦再累也值得
“其實沒有考慮太多,第一時間就報名了。”閆莉是山西白求恩醫院心內科的一名護士,2月2日下午2時30分,她正和第二批援鄂醫療隊隊員一起等待登機。
“你應該去!”當閆莉忐忑地將自己援鄂的消息告訴父母時,父親一句斬釘截鐵的話語徹底打消了她的疑慮。父親作為一名老黨員,閆莉從他身上看到了擔當,信心更足了。閆莉2010年畢業于山西醫科大學,如今已是2個孩子的媽媽,老大7歲,老二才兩歲。當孩子們知道自己的媽媽要去打“壞蛋”時,眼含熱淚、戀戀不舍地拉著媽媽的手,讓她放心去戰斗,表示他們在家會很乖的。“家里有我,放心工作,我們等你平安凱旋!”愛人的擔心寫在眼里……
雖然年輕,但閆莉已經有過類似經驗。在2008年汶川地震時曾代表學校去過四川雅安,當時她還是一名青澀的大學生,心里只有一個想法就是:我應該去!在當時援助的醫院,住了1個月的帳篷,條件很艱苦,但一想到能為國家盡一份力,就覺得再苦再累也值得!
“我對自己的選擇沒有擔心,沒有猶豫。”閆莉說,作為一名醫護工作者,從上學起就埋下了治病救人的種子,這次選擇只不過是種子的生根發芽,國家有難匹夫有責!只要國家需要,醫護工作者就應該沖在最前面。
把大家安全帶回來
“作為我院第二批援鄂醫療隊護理團隊隊長,我深感責任重大,在把任務完成好的同時,還要把隊員們保護好。”山醫大二院護理部副主任張穎惠說,這次山醫大二院一共有23人出征,包括3名醫生和20名護士。
“作為一名醫護工作者,抗擊疫情責無旁貸。”張穎惠從事臨床護理工作30年,先后任神經內科、重癥醫學科護士長,所領導的科室為山西省危重癥專科護士規范化培訓基地,對危重癥患者的管理有較豐富的臨床經驗。
“臘月二十八就報了名參加援鄂醫療隊。”張穎惠說,她一直關注著疫情的發展情況,而且也一直做著相關工作。她從大年初三到初八,一直跟著省衛健委督導組在運城、臨汾、呂梁指導疫情防控工作,初八晚上回到醫院后正好趕上第二批援鄂醫療隊次日出發。“我有抗擊非典經驗,也當過重癥護士長,就應該義不容辭走到一線去。”她說得斬釘截鐵。
“一定要把大家安全帶回來!”張穎惠作為這次援鄂醫療隊黨支部的支部副書記,她堅定地說。
記者秦洋 周慧芳采寫
責任編輯: 吉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