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邊萬花都好,鼻尖嗅得清香。當下的陵川,連翹花開燦若金,空氣里滿是連翹的清香。
5月27日,在陵川縣古郊鄉古郊村,村民們正忙著挑揀從高山林崖間采摘下來的野生連翹鮮葉,按每公斤30元的價格直接賣到鄉土人家的扶貧車間。車間門口的原料驗收區,茶青質量標準和驗收規則醒目地張貼上墻。
“茶的品質取決于產地、品種和工藝3個維度。明前茶,我們要挑選最嫩的芽心為原料,經過16道工序匠心加工。只有嚴格原料源頭的把控和檢驗,才能保證連翹茶‘茶的品味,藥的效配’”。鄉土人家負責人許雪梅快言快語:青茶清熱解毒,黑茶消癰散結。
陵川是“太行藥鄉”,全國連翹的主要產區,產量占全國總量的1/4,連翹分布面積多達117萬畝,占全縣中藥材面積的92.8%,產量居全國之首。陵川還是“全國百佳深呼吸小城”,晝夜溫差大,森林覆蓋率高,生物多樣性豐富,高山溝壑可有效涵養水分,防止病蟲害發生,自然也免去了連翹葉打藥殺蟲的必要性。每到春末夏初,連翹就進入了采摘季,前期和中期采摘的是青翹,通過曬干或蒸汽殺青后曬干、烘干便可;后期采摘的是黃翹也稱老翹,自然曬干便可藥用,歷史文獻記載其為“瘡家圣藥”。
“連翹茶‘一年茶,兩年藥,七年寶’,經得住時間的考驗,因為其最初的生長環境、光照和溫度等因素決定它蘊含的豐富內質,既保證了葉片內各種酶的活性,又為后期轉化留足了空間。”陵川縣中藥材協會會長宋四清滿懷信心。宋四清做藥材生意30多年,深諳陵川連翹的品性。
宋四清說,前不久,“陵川連翹”“陵川潞黨參”被國家知識產權局認證為國家地理標志證明商標,這是一塊金字招牌,對推動區域經濟發展意義非凡。近段時間,他們正在著手推動商標使用,做好品牌授權及監督管理工作,嚴選區域范圍內生產水平高的企業使用商標,把這塊金字招牌擦得更亮。
“‘陵川連翹’是塊金字招牌。”一旁,許雪梅接過話題:“我做連翹茶10多年了,今年迎來了連翹茶的黃金期,猶如有了雙翼,一是陵川連翹被認證為地理標志證明商標,二是省委省政府發布了‘山西藥茶’區域品牌,提出要把‘山西藥茶’打造成中國第七大茶系,塑造全新‘山西名片’。目前,晉城市共有生產中藥材茶飲企業7家,包括桑葉茶、黃芩茶、連翹茶、紫蘇茶等,百花齊放,方是春色滿園。”
許雪梅身后,是鄉土人家扶貧生產車間,幾名制茶師傅正在辛勤勞作,晾青、殺青……手法嫻熟。
“在扶貧車間上班,收入不錯,家里的事情還一樣落不下,非常實惠、非常方便。”古郊村村民李秀琴高興地說,在車間勞作的工人大多和她一樣,是村里的貧困戶,在家門口實現就業后,每月收入在2000元左右,“窮帽子”在一年前就摘掉了。
現如今,連翹產業在陵川已基本形成了閉環,成為當地群眾脫貧致富的主導產業。為了把更多貧困群眾納入連翹產業扶貧體系中,陵川縣堅持創新體制機制,通過“公司+扶貧車間+農戶”等多種模式,確保每個貧困戶都有企業或合作社帶動,風險共擔、利益共贏,實現了產業發展、生態建設和群眾增收的有機結合。今年“五一”前夕,鄉土人家分布在陵川縣六泉鄉石家坡村、古郊鄉汲好水村、奪火鄉紅葉村和鳳凰村、附城鎮東西掌村的5個扶貧車間全部投產,拓寬了當地貧困戶從“家門口”到“廠門口”高質量就業新渠道。
許雪梅說,連翹是“陵五味”之一,陵川民間自古就有采摘連翹葉,晾曬干后當作粗茶飲用的習慣。兒時在鄉村生活過的陵川人,一般都會有一起摘青翹的生趣回憶。2013年,她采用“公司+基地+農戶”的形式成立了鄉土人家農業綜合開發有限公司,著眼于連翹葉的開發利用,研制連翹茶。通過不斷嘗試、取經,將傳統制茶方法與現代工藝有機融合,反復琢磨殺青時間的把控、烘焙火工的拿捏、茶葉外形的塑造等,于2015年研制出了比較像樣的“連翹茶”,漸漸獲得市場認可。
隨后,她注冊了“晉之翹”商標,名字有三重內涵:一是茶源于山西晉城,二是外形像一片翹起來的葉子,三是寓意茶的發展遠景。2018年1月25日,山西省食品安全地方標準(連翹葉)正式實施。新地方標準的出臺,讓她在連翹深加工產業、連翹茶的研發上更有了底氣和信心。
“茶飲品、花茶、中藥保健茶是藥茶產業的主要增長極。鄉土人家以優質連翹葉為原料,汲取全國6大茶系的加工工藝,生產綠紅黑3大茶系15個品類,覆蓋面廣、品類寬,并且疊加了連翹清熱解毒、調理腸胃的藥效,純天然、無公害、零污染,宜清飲。”許雪梅說,一般情況下,綠茶生產在四五月份,他們在連翹主產區設置了扶貧車間,主要是為了減少運輸時間,以空間換時間,保證綠茶鮮純的品質。紅茶、黑茶生產則可順延兩個多月時間,可實現資源的充分利用,為更多人提供就業崗位。
疫情防控期間,連翹茶在眾多藥茶里面非常“出挑”,遠銷美國、日本等國。為了支援晉城市支援湖北醫療隊員盡快戰勝疫情,許雪梅還多次將企業生產的連翹茶捐贈到疫情防控第一線,總價值20余萬元。
“連翹葉的抗氧化作用對保健食品的開發具有積極作用,特別在大健康時代,連翹市場前景看好。脫貧攻堅決戰決勝之年,連翹有了更重的使命擔當,是陵川脫貧致富的‘永續動力’。”陵川縣農業綜合開發局局長郭俊鋒感慨地說,小小一片茶葉,由于走上了生態轉型的正路,使陵川這個昔日省級貧困縣既有“綠水青山”的顏值,又有“金山銀山”的內涵。
本報記者蘆燕娟 本報通訊員杜艾戎
責任編輯:暢任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