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日子是干出來的,貧困并不可怕,只要有信心、有決心,就沒有克服不了的困難……在脫貧攻堅路上,誰都不能落下,一個都不能少……”8月6日,屋外,是連綿的雨聲,西張耿村修葺一新的農業技術夜校紀念館里,卻不時傳來陣陣掌聲,運城市鹽湖區龍居鎮和西張耿村黨員群眾代表、基層理論宣講員代表等60多人,圍坐在一個個方桌旁,認真聆聽《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三卷理論宣講。
紀念館四周墻壁上,一張張老照片,一件件老物件,無不向世人訴說著西張耿村農業技術夜校曾經的光榮與使命。宣講臺上,一句句貼近群眾的百姓話、大白話、家常話,將《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三卷中的大政方針、惠農政策化作生動故事、形象描述,讓群眾聽得懂、聽得明白。
宣講先是簡明扼要介紹了《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三卷的總體框架、篇章結構、主要內容等,然后圍繞脫貧攻堅、環境治理徐徐展開。“宣講是在人的頭腦里‘搞建設’,是在心靈深處‘耕耘播種’。”云南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研究生畢業的趙偉龍顯然做了充分準備,語言生動,例子鮮活,聲情并茂,在深入淺出的解讀中讓聆聽者對《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三卷有了更加深刻的認識和領悟。“只有把‘書面語’變成‘大白話’,把‘普通話’變成‘地方話’,讓宣講既連天線又接地氣,既有高度又有溫度。才能打開群眾的心扉、激起干部群眾的‘心靈共振’。”
1個多小時的宣講,村民們聽得津津有味。宣講結束后,西張耿村包村干部薛怡意猶未盡,她翻看著記錄的筆記激動地說:“趙老師講得太好了,讓我深受啟發。作為一名包村干部,宣講會結束之后,我會組織村里的黨員、干部、群眾代表利用‘三會一課’‘主題黨日’等活動多學習、多思考、多交流,將《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三卷理論成果內化于心、外化于行,和村干部一起用理論指導實踐,把村里各項工作做好,把鄉村振興落到實處。下一步,我也要像趙老師一樣運用老百姓喜聞樂見的方式進行宣傳,用老百姓聽得懂、喜歡聽的鄉音開展宣講活動,在村里營造出濃厚的學習氛圍。”
本報記者周明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