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總書記考察山西的重要講話重要指示,就我省堅定扛牢建設國家資源型經濟轉型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戰略任務提出新的要求,為全省推動高質量發展、深化全方位轉型指出更加明確的方向,必將引領全省上下以堅定的戰略定力加快轉型步伐,在國家戰略藍圖上書寫好資源型地區突圍的時代答卷。
經過多年努力,我省資源型經濟轉型取得了長足進步。全省聚力建設“1+11”轉型綜改示范區體系,加快形成協調匹配、承載有力的空間布局。錨定“多點支撐、多業并舉、多元發展”的產業格局,具有山西特色的現代化產業體系已具雛形。新型能源體系加快建立,綠電外送量保持全國第一。特別是以科技創新引領新質生產力發展,煤炭、冶金、化工等傳統產業不斷煥新升級,無人機、新能源汽車等新興產業加快形成集群效應,科技創新與產業發展相互賦能,有力推動全省產業結構持續優化、新舊動能加快轉換。堅定扛牢黨中央交給的建設國家資源型經濟轉型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戰略任務,仍需保持定力,持續發力。
抓好能源轉型,堅決扛牢保障國家能源安全政治責任,縱深推進能源革命綜合改革試點,加快構建新型能源體系,高水平打造全國重要能源原材料基地,是山西轉型發展的重中之重。大同的煤制烯烴項目、晉城的煤層氣開發利用,成為傳統能源向高附加值產業轉型的生動實踐,印證了“老樹發新芽”的轉型力量。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精神,就要在扛牢國家電煤保供責任的前提下,進一步提升智能化采掘水平,以清潔利用技術降低排放力度,以煤基新材料研發延伸產業鏈條,加快推動煤炭產業由低端向高端、煤炭產品由初級燃料向高價值產品攀升,實現“吃干榨凈”的全價值利用。同時,要著眼于高水平打造我國重要能源原材料基地,配套發展風電、光伏發電、氫能等能源,加快構建新型能源體系,實現能源轉型。
轉型發展離不開生產關系的調整與重塑,需要進行全方位、系統性的制度創新。加快科技創新是其中的核心支撐。面對傳統產業升級與新興產業培育的雙重任務,我省積極構建“產學研用金”一體化創新生態,大力吸引高端人才入晉落戶,支持企業建設國家級重點實驗室、技術創新中心,讓創新鏈與產業鏈深度融合,在多方面實現了“跟跑”到“領跑”的跨越。面向未來,要繼續以科技創新引領新質生產力發展,進一步加大研發投入,加快突破“卡脖子”技術,推動產學研用深度融合,讓實驗室里的創新成果快速轉化為生產線上的競爭優勢。
實體經濟是經濟發展的壓艙石,傳統制造業是實體經濟的“筋骨”。太重集團向“高精尖特”的沖刺,太鋼集團手撕鋼、筆尖鋼的突破,都充分證明,只要瞄準市場需求、錨定技術前沿,傳統產業完全可以成為新質生產力的重要載體。轉型進程中,我們要運用數智技術和綠色技術,進一步加快改造提升焦化、冶金、鍛鑄造等傳統產業,大力推進設備更新、標準升級和產品迭代,不斷提升產業核心競爭力。要勇于打破“路徑依賴”,堅持以“特”為鑰、錯位發展,在產業創新與市場需求的交匯點上尋找突破口,加快構建具有山西特色優勢的現代化產業體系。
營商環境的優化是激發活力的關鍵。近年來,山西持續推進“放管服”改革,深化“一枚印章管審批”,推行“承諾制+標準地+全代辦”模式,讓經營主體輕裝上陣,取得積極成效。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精神,要用好我省能源資源、歷史文化等比較優勢,著力營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營商環境,充分激發各類經營主體活力,把資源優勢更好轉化為發展優勢。
轉型發展既是一場攻堅戰,更是一場持久戰。從“煤老大”到“新能源高地”的轉變,從“傳統制造”到“新質生產力”的跨越,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保持戰略定力、久久為功。當前,高質量發展的關鍵期與轉型窗口期重疊交匯,更需要我們堅定信心、主動作為,以實體經濟為根基強本固基,以多元產業為支撐拓寬路徑,以改革創新為動力破解難題,不斷書寫資源型地區轉型發展的新答卷,在加快轉型發展中實現山西經濟高質量發展可持續發展。
責任編輯:暢任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