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堯都“起飛”
喬忠延
初夏將至,我仍忘不了今年春節闔家歡聚的情景。
歲歲闔家歡樂,今年仍然歡樂,而且今年的歡樂色彩最為濃烈。這是因為孫子喬安波為歡樂的氛圍再添一份歡樂。這份歡樂要從前年說起,喬安波在英國讀研畢業回國,恰逢北京實施人才新政,很快就業入職。入職上崗雖然容易,但是還能擁有京城戶口并非易事。我的興奮恰在這里,還是由于人才新政的落地施惠,去年喬安波圓夢于京都。青春時令,風華正茂,喬安波有了用花樣歲月播植美好未來的良好機遇。
俗話說,樹高千丈莫忘根。喬安波的小學就讀于時代風華學校,在此,他的語文、數學、英語各門功課均打好了堅實基礎。小學是基礎教育,根基牢固與否與日后人生的求學、從業,以致成就,有著密切的關系。他從堯都起步,從堯都起飛,因而,我要為他的母校寫下一己感言。
追求卓越的校風,恭謹精心的教風,活潑堅韌的學風。行文至此,我的目光被手上學生書寫的幾幅鋼筆字吸引住了,分別是六年級馬舒翊、范欣瑤、劉博文的筆跡,一筆一劃,工工整整。更為令我驚嘆的是,還有一幅是二年級小同學溫家宸書寫的,看那字與六年級學生相比毫不遜色。這些作品拿出去參加硬筆書法大賽,即使放在成人組也有獲獎的可能。這不是個例,在這所學校隨便一位學生都能寫一手漂亮的字。寫好字,在電腦代替書寫的時代,還有那么重要嗎?回答是肯定的。重要的不僅僅是學生寫好字的結果,而是練習寫字的過程。練字需要堅持,堅持需要心靜,心靜就是陶冶性情。練字,錘煉的是意志、是堅毅、是韌性、是成就未來大業所需要的情商。喬安波在這樣的氛圍陶冶,情商自然日漸成長。
喬安波的母校不只重視練字,還加大識字量、閱讀量。閱讀,這個當代最需要的良好習慣,他自小就在學校得到濡染。我不是夸大閱讀的作用,學生在校掌握的知識非常有限,當今處于知識爆炸的時代,更多的知識要靠進入社會不斷去學習、去充實,這就要求把讀書當成終生需求。時代風華學校有這樣的眼光,有這樣的定力。有眼光,是他們每學期都向學生推薦側重閱讀的圖書;有定力,是他們堅持不懈,每年都將閱讀作為一個重點。堅持不斷,閱讀就像吃飯成為學生不可忽略的常態,為此而受益終身。寫到此居然發現,我那套《跟著作家學作文》的四本圖書,也在他們的推薦書目中。讀中寫,寫中讀,讀寫結合,常抓不懈,哺育新人,茁壯成長。
兩冊圖書拿在手上,我如獲至寶,這是學校與時俱進的校本課程,名為《誦千古美文 做少年君子》。他們提出的目標是,小學畢業至少必須背會260首古詩,取得學校頒發的“達級”經典背誦的“藍星”;努力爭取背會280首古詩,取得學校頒發的“超級”經典背誦的“紅星”;進而爭取背會300首古詩,取得學校頒發的“頂級”經典背誦的“金星”。何曾想到小學生們個個奮發,人人努力,全部“頂級”,全部“金星”。腹有詩書氣自華,小學時期心靈純凈,記憶明凈,是背誦詩文的最好年齡。學校無比珍惜學生的寶貴年華,喬安波自小增氣韻,增氣度,增氣質,受益匪淺。
學生不是成人,如何學而不困,學而不厭?活動是排除疲勞的興奮劑。時代風華學校就用這種興奮劑調動學習興趣,進行漢字聽寫、朗讀展演、作文比賽。僅僅圍繞“讀書好,多讀書,讀好書”,該校開展的活動就有:“背滿腹詩文”經典誦讀考級活動、海量閱讀作家與作品講述暨朗誦會、經典詠流傳詩詞文化音樂會。除此之外,還有“寫一手好字”的考級活動,等等。記得我曾參加該校舉辦的“海量閱讀作家與作品講述暨朗誦會”,孩子們朗誦我的散文《打春》,聲情并茂,讓我禁不住伸手鼓掌。重視古典詩文的誦讀,繼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重視語文教學,加大母語學習的比重,學校早在辦學之初,即認識明確,探索路徑,逐漸完善,以致編出適宜小學生誦讀的校本教材。
天高任鳥飛,海闊憑魚躍。正由于他們辦學思想超前,師生們才能舒展凌云的翅膀。從區、市、省,一次一次捧回獎杯,我不想列舉;從學校走出的學子,一個一個經過深造,考上名校,我不想列舉。我想列舉的是,臨汾市不少學校的領導帶著骨干教師,前來考察取經,該校的先進經驗在多所學校開花結果。我想列舉的是,國家知名度很高的專家,曾經蒞臨該校,座談研討,摘花擷寶,只是當他們移植的經驗開花結果時,時代風華學校又有了新的花色與成果。
我為喬安波慶幸,慶幸他生在堯都,受到良好啟蒙教育,打好了根底,才有了起飛的活力!
責任編輯: 吉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