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一段時間,山西得了一場病,而且病得著實不輕。系統性塌方式嚴重腐敗,讓許多山西人對社會的前途喪失了信心。煤炭從“黃金十年”驟然跌至寒冬冰點,市場需求不振,產能嚴重過剩,供求關系發生轉折性變化,煤價跳水式下跌,煤炭企業生存艱難。非煤企業市場競爭力有限難以幫助山西突破“一煤獨大”的困局。如今,病雖初愈,但在經歷了塌方式腐敗、經濟增長斷崖式下滑后,山西的元氣尚未完全恢復,人心也急待振奮。在此關鍵節點,山西省第十一次代表大會于10月31日上午在太原隆重開幕,對山西而言意義重大。省委書記駱惠寧同志代表十屆省委作報告,就當前的政治、經濟“頑疾”問診開方對癥下藥。筆者認為,這劑藥方可一言以蔽之,那就是“先治病根再拔窮根”。
“治國必先治黨,治黨務必從嚴,必須把嚴的要求貫穿管黨治黨全過程,以零容忍態度懲治腐敗,同一切弱化先進性、損害純潔性問題作堅決斗爭。”這治得是政治上腐敗,理想信念缺失的病根。“零容忍”是省委對腐敗亮明的態度,對一切違反制度規定踩“紅線”、心存僥幸闖“雷區”的“蒼蠅老虎”絕不姑息遷就,發現一起就堅決查處一起,力促弊革風清,力行發展為民,這樣才能不斷激發干部群眾干事創業的積極性,推動構建良好的政治生態,只有大局穩定了,各項事業才能取得新進展新進步。
“必須徹底丟掉再現煤炭十年黃金期的幻想,緊緊抓住市場倒逼的歷史機遇,堅定不移走上轉型之路”這治得是經濟上產業比例失調,一煤獨大的病根。很多山西人對煤炭產業的信心已經動搖了,認為它的經濟地位已經從原來的中流砥柱變成了如今的尾大不掉,已如雞肋食之無肉卻又棄之可惜。其實煤炭行業破冰困難雖大,但仍然大有可為。不論是山西的發展還是中國的發展都離不開煤炭,煤炭仍然占據一次能源供應的絕對主導地位,我們掌控著經濟發展的命脈,優勢是絕對的。不過,過去那種傳統的粗放發展方式已經走到了盡頭,“挖煤就能賺錢”的“煤老板”時代已經終結,市場整合、結構調整和轉型發展是大勢所趨,黑色煤炭綠色發展才是順勢而為。同時,非煤經濟也要蓄勢而發,現代裝備制造、新材料、節能環保和信息產業、新型綜合能源、現代物流中心、文化旅游都是大有可為的領域。
有了這兩劑重藥,病根不難清除,我省經濟的綜合競爭力、人民生活水平和可持續發展能力必將有一個明顯的提升,必將在全國大局中發揮更加重要影響。然后就是拔窮根了,小康不小康關鍵看老鄉,也就是說“窮”的根是貧困人口,我省大約有232萬貧困人口,這些人脫貧了窮根才算拔除了。報告指出,要把脫貧攻堅作為第一民生,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堅決把精準方略落實到識貧、扶貧、脫貧各個環節,全力推進特色產業扶貧、易地搬遷扶貧等八大幫扶工程及二十個專項行動。
號角已經吹響,三千六百萬三晉兒女,應忠誠擔當,改革創新,凝心聚力,攻堅克難,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不斷塑造美好形象、逐步實現振興崛起,開創我省各項事業發展新局面而去努力奮斗。
同新言
責任編輯: 吉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