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汾新聞網訊(通訊員焦玉龍 儀舒玉)初冬,正值中藥材收購銷售的旺季,襄汾縣荀董中藥材交易市場內,一股濃烈的中草藥味撲鼻而來。一輛輛裝滿了中藥材的大小車輛停在街邊,前來賣藥的藥農絡繹不絕,商家們忙著過秤、清點、交易……作為華北最大的以生地為主的中藥材集散地,荀董中藥材交易市場去年的交易量達3萬余噸,交易額達2.3億元。
近年來,襄汾縣以農業增產增效和農民增收致富為目標,著力推進農業規模化、產業化、品牌化,全縣上下“同唱一首歌,共演一臺戲”,一個個類似荀董中藥材交易市場的農業龍頭企業、農業產業化項目、農產品品牌在孕育、在壯大、在發展,描繪出一幅現代農業基地的現實圖景。
規模化做強基礎。該縣充分利用區位優勢、資源優勢和便利快捷的交通條件,讓人流、物流、信息流和資金流向農業項目集中。
全力打造新城鎮官灘棗萬畝紅棗示范基地、汾城鎮和陶寺鄉萬畝核桃示范基地、襄陵鎮萬畝設施蔬菜示范基地、古城鎮侯臨農業科技有限公司和景毛鄉奧格姆農業科技有限公司食用菌產業示范園區、鄧莊鎮燕村生態農業示范園區、大鄧鄉堯京葡萄產業示范園區、南賈鎮養羊和南辛店養豬示范園、永固鄉和西賈鄉萬畝糧食高產示范區、趙康鎮三櫻椒示范園區、南賈鎮和西賈鄉中藥材示范種植基地,形成襄汾現代農業新架構。把資金流向農業項目傾斜,全面落實國家糧食直補、農資綜合補貼、農機具購置補貼惠農政策,大力實施小型農田水利縣建設、農業機械化耕作、農村土地流轉、農業綜合開發等工程;把信息流向農業項目傾斜,開展送科技、送惠農政策、送農技為主題的“三下鄉”服務活動,舉辦各類農業實用技術、農業法律法規、農村勞動力轉移、農機下鄉、科技入戶專題培訓班,培育了一批有文化、懂技術、善經營的新型農民,在農業生產經營中起到了示范帶頭作用,促進了農業新科技的轉化應用。多流匯聚,襄汾農業項目規模不斷擴大。截至目前,發展蔬菜種植13.8萬畝,全年蔬菜總產量可達50萬噸,產值可達10億元;發展蘋果等鮮果樹16萬畝,總產可達15萬噸,總產值可達4.35億元;核桃紅棗等干果、經濟林11萬余畝;全縣干果總產量600萬公斤,產值近9000萬元。中藥材面積達到9.5萬畝,總產可達2.2萬噸,總產值可達3.08億元。全縣糧食播種120.2萬畝,總產可達43.7萬噸。
產業化舞起龍頭。該縣堅持以工業化理念發展農業,充分發揮農業企業、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等龍頭帶動示范作用,通過組織企業參加各種招商引資會、銀企對接會等,引導扶持天美食品、山西碧云天、三盛合等企業推進新上、擴建項目建設。三盛合年產2000噸陳醋續建項目,目前生產設備安裝調試完成,投入試運營,達到設計生產要求。天美食品生產掛面、鮮切面、饅頭等主食生產線建設項目,一期廠房土建工程完成,內部裝修正在進行。碧云天年產30萬噸飼料續建項目,各種設備安裝調試結束,投入試運營,日產200噸,日產值60萬元。以這些龍頭企業為引領,擴散形成了若干農業產業化企業。目前,該縣年產值500萬元以上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發展到28家。其中,天美食品、三盛合釀造、奧格姆農業科技、敬德面粉進入省產業化“513”工程企業;豐谷農業科技、園田蔬菜食品2家進入省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發展農業專業合作社1062家,其中,國家級示范合作社5家,省級示范合作社15家,市級示范合作社39家。發展家庭農場7家,省級示范家庭農場1家。
品牌化塑造形象。該縣積極開展農業產業品牌認證,努力塑造襄汾現代農業新形象。
累計完成“晉鄉紅”三櫻椒、“襄綠翠”黃瓜、“惠圓”小麥、“丁陶白”蓮藕等認證產品43個;無公害農產品生產基地認證86萬畝次。“官灘棗”和“襄陵蓮藕”“趙康辣椒”三個產品獲得國家地理標志農產品認證。農產品商標認證19個,提升了襄汾農業的品牌價值。
一系列措施,一連串實招,讓襄汾農民的“錢袋子”鼓了起來。2010年,襄汾縣連續年農民人均純收入保持在10%以上的增速。去年,全縣農民人均純收入達9206元,同比增長12.6%;今年1-9月,全縣農民人均現金收入達7859元,同比增長12.8%。
責任編輯:付基恒
上一篇: 襄汾縣紀委:“清風丁陶”解民憂
下一篇: 襄汾:讓老百姓從服務中得到實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