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汾新聞網訊 5月10日晚,伴隨著《古城再鑄新輝煌》聯歡會精彩演出,翼城縣唐興鎮城內村為期10天的“第六屆民俗文化旅游節”圓滿落下帷幕。
2009年,城內村南十字街列入山西省首批歷史文化街區,核心保護地段全長約1433米,包括木牌坊十字街和石牌坊東街。保護區范圍75.11公頃,其中核心保護范圍18.72公頃,東至后土圣母廟,西至西城門樓,南至翼中門樓,北至牌坊路與潞公街丁字路口。街區現有登記不可移動文物11處,不可移動文物規模4534平方米,不可移動文物完好率達到98%;歷史建筑69幢,總面積7872平方米,歷史建筑完好率達到82%;傳統風貌建筑共有1300幢,總面積達到26萬平方米;與街區相關的非物質文化遺產21個。
在廣泛征求意見的基礎上,城內村黨支部、村委會一班人按照高標準規劃、高起點設計,本著“保護與開發并重、修繕與重建并舉”的良性互動原則,拉開了“保護古城舊貌、復興古城文化”的序幕。先后按原貌重建了西城門樓,新建了北門樓;對木石牌坊、關帝廟、文峰雙塔及鐘樓進行了保護修繕,建成了關帝廟廣場;在原址上重建了后土圣母廟;修復了裕公和尚道行碑碑亭;投資對20余座傳統宅院、古建筑進行了修繕。
第六屆民俗文化旅游節期間,每天數萬人云集古城觀光、旅游,經商做買賣,觀看各類文藝節目,品味古城文化底蘊。商貿、小吃一條街拓展到北關、南關、東關、西關,激活了古城經濟。
數百名演員參加大型實景劇《李娘娘還鄉》,在古城西門外廣場連續上演五天,唯美的視覺盛宴,吸引了眾多觀眾。后土圣母廟舞臺,縣秦劇團連續上演7天7夜,精湛的技藝使演出場場爆滿。木四牌坊和石四牌坊路段,精彩的模特表演,讓人耳目一新。新修復的古院落內,古建筑攝影展、河南墜子、皮影戲、象棋拼殺、模特走秀,古桌展配鳳冠、鳳頭鞋、花鼓等,可謂奇珍奪目。古城藝術團在古城大舞臺,連續上演三晚上以戲劇為主的《情濃古城》《勞動者之歌》《古城再鑄新輝煌》聯歡晚會,精彩真摯演繹古城新人、新事、新變化,把古城民俗文化旅游節推向高潮。
城內村有關負責人表示,他們將進一步加大保護、開發、建設古城的力度,逐步恢復興建南城門、西城墻,繼續修復古院,加大恢復修建明清一條街的力度,加快城中村改造步伐,建設3A級旅游景區,逐漸把古城民俗文化旅游打造成為全國著名的旅游品牌。(李維杰)
責任編輯:姚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