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汾新聞網訊“這里的課程真豐富,想學啥學啥。”“我們不僅學到了很多知識,還結交了志同道合的朋友。”“它圓了我們的‘大學夢’。”……3月30日晚,在鄉寧縣老年大學舞蹈班微信群里,學員閆應菊跟同學們分享了自己上“大學”的感受。
在鄉寧縣老年大學,像閆應菊一樣的學員有很多,他們學以致用、服務社會,快樂地享受著晚年生活。該校自2016年成立以來,緊緊圍繞“增長知識、豐富生活、陶冶情操、促進健康、服務社會”的宗旨,堅持“適其所需、授其所宜”的辦學理念,堅持“學”“樂”“為”緊密結合的辦學方針,著力提高辦學質量和水平,努力把這里建設成為老有所學的課堂、老有所樂的舞臺、老有所為的陣地,先后榮獲了臨汾市“終身學習品牌項目”、鄉寧縣“老齡志愿服務模范單位”,為該縣精神文明建設發揮了積極作用。
老有所學的課堂
“接電話時,不管對方是誰,只要一談到銀行卡,一律掛掉……”3月28日下午,鄉寧縣老年大學的老師向所有學員發送了一份線上的《防電信詐騙“‘六’個一”》安全教育資料,提醒他們提高警惕,謹防上當。
由于疫情的原因,鄉寧縣老年大學2022年春季班不能正常開課,該校的課堂由線下搬到了線上。他們利用網上老年大學平臺、學習強國、班級微信群等途徑,通過適時發送相關知識、推送講解視頻、交流學習感受等方式,繼續為600余名老年學員服務。
為緊跟時代步伐、豐富老年學員的晚年生活,該校從他們的心理和生理特點出發,在傳授黨史、安全、法律等方面知識的同時,積極開設了智能手機、電腦、聲樂、古典文學、本土文化等15個老年人喜愛的課程。通過專業的授課,增強了老年學員們的自尊、自立、自強、自愛意識,讓他們成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踐行者、推動者、弘揚者,成為“有作為、有進步、有快樂”的新時代老年人。
“近年來,我們不斷探索面向每個人、適合每個人、更加開放靈活的教育體系,在教學內容上采取橫向拓展、縱向加深的方式,在教學管理上強化教學質量監控力度與保障體系,在教學方式上堅持寓教于樂。在抓好課堂教學的同時,積極開展二、三課堂活動,把這里建設成為老有所學的課堂。”該校工作人員武斐介紹,“我們還新建了多間標準化教室,打造出集日常教學、節目排練演出和中小型展覽為一體的教學新場地,較好地滿足了老年人求學所需,對實現文化養老作出了有益探索。”
老有所樂的舞臺
“自從上了老年大學,我感到很開心、很充實、很幸福。”該校學員郭新朵高興地說,“年輕的時候沒條件上大學,沒想到退休后圓了‘大學夢’,而且就在家門口。”
“我不僅學會了舞蹈和唱歌,還結交了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家住錦繡家園小區的王阿姨高興地說,“老年大學不僅是個學習平臺,還是個交友平臺,將興趣相投的老年朋友聚集在一起。”
老年人既需要陶冶情操,又要跟上時代要求,根據社會需求和自身興趣掌握新知識、新技能,這些在該校都能得到實現。“我父親在手機智能班學習后,使用手機溜得很,出門也不帶現金了,買啥東西都用微信支付。”家住鑫源小區的小劉說,“在老年大學,父親不僅學會了用智能手機,而且學會了書法,整天樂呵呵的。我們家也翰墨飄香,更加和諧幸福。”
表演節目、展示書法、誦讀經典……該校不僅定期組織學員展示學習成果,而且帶領大家走出校門參加實踐活動。書法班開展了進企業、進社區、進機關“三進”活動;葫蘆絲、模特班等開展文化下鄉活動……許多學員把課堂上所學的知識與技能,用于實踐、服務社會,老年生活精彩而有意義。
一起交流、學習,不僅心情好了、身體好了,家庭也越來越和睦了,大家都說,老年大學是老有所樂的舞臺,是健康晚年的助推器。
老有所為的陣地
“欣逢盛世多豪邁,碧茂春松尚未遲。華發磅礴當此季,求文潑墨探新知。”3月31日上午,在該校文化班微信群里,閆炳吉寫下了《心系學堂》一詩。上了老年大學后,他迷上了寫詩歌,如今整天吟詩作賦,生活更加有滋有味。他還將防疫知識編撰成順口溜,走進社區向居民們進行宣傳。朗朗上口的順口溜,也成了該校疫情防控的宣傳“利器”。
“到老年大學學習后,我感覺很新鮮、很有意思,也很快樂。在老師的教授下,我學會了制作香包、老虎等手工藝品,老年大學成為我老有所為的陣地。看,這些都是我做的。”該校工藝美術班的學員毛麗君指著桌子上顏色各異的香包、布老虎等介紹。每年端午節,她都會把縫制好的香包送給親朋好友,大家紛紛為她的手藝點贊。
“你這個手勢不對,這樣發出來的聲音不好聽。”“這一段節奏有些快,慢一點兒會更好。”……該校葫蘆絲班的學員王晶每天都會在微信群里教一些居民吹葫蘆絲,幫他們糾正動作。大家認真聽、仔細吹,非常珍惜每次上課的機會。對此,她說:“音樂讓我快樂,我希望能將這些知識分享給小區里更多人,讓他們的生活更精彩。”
在教學過程中,該校選出了一批品學兼優、有創新思想、有奉獻精神的中老年學員,把他們推薦到了各個社區,成為社區服務隊伍的中堅力量。有了這些充滿活力與熱情的老年朋友參與社區治理,各個社區越來越和諧、越來越美好。
“我們在提高學員們晚年生活品質的同時,也為精神文明建設和社區治理培養了一支強有力的隊伍。”談到今后的工作,鄉寧縣老年大學相關負責人說,“我們將繼續積極探索多元辦學模式,營造銀齡樂學濃厚氛圍,提升老年人社會參與價值感,讓銀發生活快樂充盈。”
記者 郭秀婷
責任編輯:姚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