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汾新聞網訊(記者范韶華 王婧)去年以來,汾西縣圍繞扶貧攻堅,堅定不移地按照國家扶貧政策,堅持政府統一組織、資金專款專用、瞄準貧困對象、突出產業發展的基本原則,加大工作力度,創新工作思路,建立健全項目運行機制,瞄準貧困對象,圍繞農業三大基地建設,扎實推進“一村一品”整村推進項目、教育扶貧、金融扶貧富民工程、精準扶貧光伏發電試點工作等重點工程,調動貧困群眾發展特色農業,全縣扶貧開發工作取得了令人欣喜的成果。
強化組織領導。該縣成立了扶貧開發工作領導組,組長由政府縣長擔任,副組長由分管副縣長擔任,成員由縣直有關單位、項目鄉鎮、企業負責人組成。領導組統一負責財政扶貧項目的規劃、實施和驗收工作。縣扶貧局設立領導組辦公室,負責財政扶貧項目的日常管理工作,組織開展項目方案審批、任務落實、溝通協調、監督檢查、驗收評估、檔案管理等具體工作。項目鄉鎮、涉及企業、村委成立項目實施小組,具體負責項目的組織實施工作。同時,加強項目實施全過程的監管,在項目實施之前,縣扶貧開發領導組與項目單位簽訂目標責任書,全面落實項目建設任務;項目實施過程中,領導組成員單位密切配合,通力協作,全力支持服務項目建設。
嚴格資金管理。該縣財政局設立財政扶貧項目資金專戶,制定專項資金使用管理辦法,加強資金使用的 監督管理,確保項目資金專款專用,發揮最大效益。項目鄉鎮、項目村等項目實施單位嚴格按照項目計劃要求,認真落實項目建設任務,嚴把工程建設質量。項目完成后,堅持“誰受益、誰管理、誰負責”的原則,建立項目后續管理責任制,鞏固擴大項目成果,確保項目永續利用,確保農民群眾長期受益。同時,在產業扶貧項目建設中,堅持“統一規劃、統籌安排、渠道不亂、用途不變、各負其責、各記其功”的原則,整合使用交通、水利、農業、畜牧、農業開發等部門資金,引導各類資金投入產業扶貧項目,發揮財政扶貧資金“四兩撥千金”的作用,提高了項目的配套水平和建設成效。
突出產業發展。扶貧開發的最終目的是促進農民增收致富,在實施財政扶貧項目中,該縣將產業開發作為項目建設的首要任務,資金、項目盡量向產業開發傾斜。
特別是根據當地的實際情況,該縣重點扶持發展肉雞、核桃、小雜糧等特色種養產業,選擇產業基礎好、帶動范圍廣、群眾積極性高的項目和貧困村進行扶持,既充分發揮了群眾的積極性,又提升了全縣主導產業的發展水平,為加快產業發展和農民增收致富提供了良好支撐。
瞄準貧困對象。近年來,在實施財政扶貧項目中,該縣始終將“兩項制度”銜接后識別出的扶貧低保戶和扶 貧戶,作為項目扶貧的主體。
產業扶貧資金、互助資金和貸款貼息資金優先用于最貧困、最需要扶持的貧困村與貧困戶;教育扶貧資金重點支持困難家庭、品學兼優的農村大中專和高初中學生;勞動力轉移培訓資金重點用于種養產業、服務產業等實用技能培訓,力求帶動更多的貧困群眾就業增收。同時,該縣嚴格執行區別對待、分類扶持的扶貧工作要求,根據貧困農戶的貧困程度分類,實行不同的扶持補助標準,貧困程度越深,扶持力度越大。
截至目前,該縣的貧困人口建檔立卡工作共識別出貧困人口61351人、20015戶,識別出貧困村120個;7個村實施“一村一品”整村推進項目,涉及農戶1974戶、6936人,項目規劃總投資3419.15萬元。完成千村萬人就業計劃培訓900人;資助農村貧困大學生480人,187.8萬元;對106戶小額貸款戶進行了貼息,貼息金額21.7萬元;組建48個村級發展互助資金合作社,涉及8個鄉鎮、48個行政村、6000余農戶,運行總資金達到921.82萬元;啟動實施精準扶貧光伏發電試點工作,在10個項目村每村建設容量為100千瓦光伏發電站1個。
責任編輯:付基恒
上一篇: 汾西:特色文化精彩紛呈
下一篇: 汾西縣舉辦學習討論落實活動專題培訓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