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十八大提出,要在全黨深入開展以為民、務實、清廉為主要內容的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適應新形勢下群眾工作新特點新要求,始終植根人民、造福人民,始終保持黨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宣傳思想文化工作是黨的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關鍵時期,如何在宣傳思想文化工作中緊扣貼近群眾、聯系群眾、服務群眾、惠及群眾、依靠群眾的主題,自覺踐行黨的群眾路線,把以人為本、執政為民的理念落實到各項宣傳思想文化工作之中,著力做好新形勢下的宣傳思想文化工作,是各級宣傳部門當前必須破解的重大課題。
切實把黨的群眾路線貫穿到宣傳思想文化工作的全過程,就必須尊重群眾在文化建設中的主體地位。人民群眾是文化的創造者和文化發展的推動者以及文化建設的受益者。人民群眾中蘊藏著巨大的文化創造力。尊重群眾在文化建設中的主體地位,建設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就要緊緊依靠人民群眾,聽民聲,解民意,集民智,順民心,充分激活、調動和發揮人民群眾對文化創造的積極性和能動性。去年,為強化文化事業、文化產業大發展,加快推進文化強縣建設步伐,我縣組織文化部門深入到各鄉鎮、縣直各系統黨委,開展文化大調研,傾聽基層聲音,吸收干部群眾意見,研究制訂出臺了《文化強縣實施方案》。在實施文化興縣戰略過程中,我們十分注重加強文化隊伍建設,培養各種專業人才,保持文化隊伍的活力和戰斗力,讓他們積極投身到文化建設的熱潮中。為促使更多文藝人才脫穎而出,我縣制定實施了《安澤縣基層文化人才隊伍建設規劃》,出臺了人才激勵、學習培訓、待遇保障等方面的政策措施,并逐年面向社會公開招錄優秀大學生補充到基層文藝隊伍中,加強對文學藝術專業人才的培養力度。近年來,我縣先后成立了作家協會、攝影協會、音樂家協會、書畫家協會、民間藝術協會、詩詞楹聯協會、曲藝家協會、合唱協會等8個協會,先后培養了500多名文藝骨干,初步形成了組織制度健全、活動常態開展的文藝活動網絡。
相繼出臺了《關于進一步繁榮文學藝術創作的意見》、《關于鼓勵文學藝術精品創作的實施方案》,激發創作活力。同時,設立了文學藝術創作獎,每年舉辦一次文學藝術作品大賽,對涌現出的優秀作品、精品力作給予重獎和重點扶持。濃厚的文化土壤激發了文化工作者自覺干好文化工作的熱情,使全縣文藝創作步入盛產期。文聯精心編撰的品牌期刊《荀鄉情韻》,已出版23期計6.9萬冊,共刊發各類文藝作品1200多篇。作家協會創辦了《安澤文藝》、攝影協會創辦了《安澤影像》、詩詞楹聯學會創辦了《荀鄉詩聯集》等期刊。由安澤本土作家創作的兩部大型電視連續劇本《巾幗英烈》、《后圣荀子》,分別獲山西省委宣傳部面向全國有獎征購影視劇本優秀獎和入圍獎;安澤本土作家創作的電影劇本《后圣荀子》獲得了2011年度臨汾市精神文明建設“五個一工程”獎;攝影協會會員創作的組照《就愛這方熱土》,榮獲“捷寶”國際風光攝影年度大賽三等獎;本土文藝工作者還創作了《宋希凡文集》、《逯鼎藝小說集》等一批文學精品。去年,全市文聯工作現場會、三晉文化研究會安澤經驗交流會相繼在安澤縣召開,市領導對安澤重視文化工作,促進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的做法給予了充分肯定。
切實把黨的群眾路線貫穿到宣傳思想文化工作的全過程,就必須把提高公民的思想道德素質作為工作的根本著力點。人都有求知、向善的內心追求,提高思想文化素養,塑造健康向上的人格,是人們實現自我價值、獲得社會尊嚴的自身重要條件。因此,提高思想道德素質本身就是人民群眾最重要的精神需求,當然也是黨鞏固執政地位、構建和諧社會的迫切要求。宣傳思想文化工作要適應這一需求,廣泛深入開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教育,發揮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教化作用,為不同人群提供職業的、家庭的、社會的道德實踐平臺,發揮文藝精品潛移默化的引導功能,不斷豐富和拓展思想道德教育的方式和載體。面對經濟體制深刻變革、社會結構深刻變動、利益格局深刻調整、人們的思想道德觀念多元多樣多變的趨勢,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思想政治工作、強化思想道德教育已成為當務之急。干部是群眾中的先進分子,其行為在群眾中起著先導示范作用,抓群眾思想道德教育首先必須抓好干部教育。因此,我縣在干部教育上,緊跟時代步伐,強化理論武裝,促進干部素質大提升。我們嚴格組織管理各級黨委中心組理論學習,為全縣黨員干部學習樹立旗幟和標桿;以“干部大學堂”為學習教育平臺,先后舉辦28期培訓,黨員干部受訓達16000余人次。充分利用各種載體,強化主流價值導向。我們積極創建省級文明和諧縣城,在全社會廣泛開展“學雷鋒做好事講文明樹新風”活動、“我們的節日”系列主題活動,普及志愿服務理念,“文明荀鄉、公益使者”志愿者隊伍堅持開展志愿活動。注重典型引領,將“感動安澤”人物李來梅、原慧江等人的事跡編排成話劇、小品巡回演出,在全社會營造了知榮辱、講正氣、樹新風、促和諧的文明風尚。
充分發揮省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杜村太岳革命舊址教育功能,組織中小學生參觀學習,開展了以“愛祖國、愛家鄉”為主題的網上祭英烈、向國旗敬禮、優秀童謠征集傳唱等活動,加強了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在全社會形成積極向上的精神追求和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
切實把黨的群眾路線貫穿到宣傳思想文化工作的全過程,就必須充分發揮媒體是黨聯系群眾的橋梁紐帶作用。要堅持主流媒體意識形態屬性,使其成為黨和政府問政于民、問需于民、問計于民的重要平臺,成為宣傳黨和政府方針政策的重要渠道。廣大新聞工作者要走基層、轉作風、改文風,急群眾之所需,想群眾之所想,多宣傳基層,多宣傳一線,多宣傳群眾。要使我們的文章、節目貼近群眾,讓群眾喜聞樂見。同時,要加強對網絡等新型媒體的管理,引導其合理合法地表達社會情緒。作為荀子故里,安澤人民對叫響荀子文化名片充滿期待。為此,近年來我們不斷加大外宣力度,大打名人牌,尤其是在每年的荀子文化節期間,在中央級及省、市級媒體利用專版、專題片等形式大力度推介、宣傳荀子文化,展示安澤良好形象,起到了弘文造勢,招鳳引凰、促進發展的良好效果。去年,我縣全年共在各級各類報刊發表稿件600余篇,其中國家級報刊2篇,省級報刊30余篇,采制電視新聞1600余條,編制《安澤新聞》130余期,與臨汾日報聯合舉辦了“荀子故里生態安澤”大型征文活動。這些報道堅持了正面宣傳的輿論導向,用大量的事實、典型說話,壯大了主流輿論聲勢,唱響了主旋律。同時,我們強化網絡宣傳,對公布信息內容進行任務分解,切實提高全縣政務信息公開水平;分階段梳理全縣群眾在網絡上的呼聲、意見、建議,及時反饋給縣主要領導,以便領導科學決策,相關部門及時解決問題;利用網絡監測系統,對重點網站、微博、論壇等進行監控、科學研判,營造了積極健康的網絡輿論環境。
安澤縣在宣傳思想文化工作中,自覺貫徹踐行黨的群眾路線,更好地發揮了宣傳思想文化工作凝魂聚氣、強基固本的重要作用,有力地提升了當地經濟社會發展的軟實力,在推動縣域經濟發展、社會和諧中發揮了重要作用,成為助力縣域經濟轉型跨越發展、社會和諧發展的正能量、“硬支撐”,激發了8萬安澤人民的精氣神,在構建富裕、文明、開放、和諧新安澤的進程中,做到了與經濟社會的統籌兼顧、全面發展。
(作者系安澤縣委常委、宣傳部部長)
楊玉果
責任編輯:劉靜
上一篇: 打造中國經濟升級版 凝聚發展力量
下一篇: 臨鋼中板分廠加強學習型黨組織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