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7日上午,國務院總理李克強會見中外記者時,人民日報和人民網的記者問總理新一屆政府的施政目標,首先去解決的主要問題時,李克強回答說這是個大問題啊,然后話鋒一轉說,但是,我們有有利的條件,有巨大的內需。關鍵在推動經濟轉型,把改革的紅利、內需的潛力、創新的活力疊加起來,形成新動力,并且使質量和效益、就業和收入、環境保護和資源節約有新提升,打造中國經濟的升級版。”未來中國經濟環境依然是嚴峻復雜,要努力去實現2020年的目標,需要年均增長7%的速度,這也不容易。尤其是面臨著世界經濟普遍萎縮各國經濟低迷的情況,中國如何發展,如何走出困境,實現穩中求進的經濟發展?這應該是新一屆政府所重視,也是著力要解決的問題。
目前中國經濟走出了一條適合中國發展的路子,每年都保持在8%以上的增長速度,這在世界上都是罕見。我國社會生產力和綜合國力顯著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社會保障水平顯著提高,國際地位和國際影響力顯著提高。
打造中國經濟的升級版,首先要讓改革的紅利惠及廣大人民群眾。改革是最大的紅利,是發展的力量,是發展的信心,是民生的實惠。這也是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還在完善過程中,靠改革進一步解放生產力還有巨大的潛力,讓改革的紅利惠及全體人民還有巨大的空間。李克強說,改革貴在行動,喊破嗓子不如甩開膀子。我們要堅持市場化的改革方向,如果說到重點的話,那就是圍繞我前面講的三項任務去推進能夠牽一發動全身的改革,改革之后,就會讓改革的優秀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人民群眾。
其次,要通過中國夢凝聚中國力量。
黨的十八大開啟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新征程,新一屆中央領導集體奮力開拓改革發展新局面,民族復興的“中國夢”激蕩著13億人的新期盼。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二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閉幕時說,中國夢歸根到底是人民的夢,必須不斷為人民造福”。中國夢凝聚力量,凝心聚力,不斷推動社會進步,增進人民福祉。在走向復興的關鍵節點上,充分發揮重要力量和我國的政治優勢,發揚民主凝聚攻堅克難的合力,推進法治提升治國理政的成效,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就能不斷向前發展,發展更有力量。
第三,不斷保障和改善民生。李克強說,通過著力提高城鄉居民,特別是低收入者的收入,持續地擴大中等收入的群體。重點保障基本民生,來編織一張覆蓋全民的保障基本民生的安全網。其中包括義務教育、醫療、養老保險、住房等,努力逐步把短板補上。還要堅守網底不破,通過完善低保、大病救助等制度,兜住特困群體的基本生活。這些人如果陷入生存的窘境,很容易沖擊社會的道德和心理底線,所以政府要盡力,并且調動社會的力量,保障人們的基本生存權利和人格尊嚴。民生最大的實惠,也是經濟發展的保證,只有不斷改善和發展民生,中國經濟就會更強勁、更發展、更有力。
“滿眼盡看三月喜,舉頭已覺千山綠”。打造中國經濟升級版權,需要我們更加努力,通過中國夢凝聚力量,凝聚信心,凝聚發展的能力,讓改革的紅利惠及廣大人民群眾,通過持續發展經濟,實現中國夢,建設美麗中國。
白東河
責任編輯:劉靜
上一篇: 在創新中做好煤銷員工的思想政治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