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為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精神、準確把握我市宣傳思想文化工作面臨的新形勢,深入研究思考提高工作科學化水平的新途徑、新辦法,為開創我市宣傳思想文化工作新局面奠定堅實基礎,根據市委宣傳部通知要求,市委講師團成立了調研組,他們通過召開座談會、深入基層走訪等形式,對市直有關單位和6個縣(市、區)進行了調研,形成調研報告。
臨汾日報理論專刊將分兩次將此調研報告陸續刊登。一是介紹市思想文化工作的發展現狀;二是目前宣傳思想文化工作經驗和面臨的困難及問題。
一直以來我市的宣傳思想文化工作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按照高舉旗幟、圍繞大局、服務人民、改革創新的總要求,緊緊圍繞科學發展這個主題和轉型跨越發展這條主線,充分發揮宣傳工作統一思想、鼓舞士氣、凝聚力量,充分發揮文化引領風尚、教育人民、服務社會、推動發展的作用,加快構建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加快發展文化產業,加快文明和諧城市建設,著力引導推動科學發展、促進社會和諧的濃厚氛圍,為我市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提供了強大的思想保證、精神動力、輿論支持和文化條件。促進各方面工作整體推進,取得了令人矚目的輝煌業績,在辦成大事、辦好喜事、辦妥難事中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為加快率先轉型、全力跨越,建設文明開放、富裕和諧新臨汾提供了強大的思想保證、輿論支持、精神動力和文化條件。
近年來,我市的宣傳思想文化工作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按照高舉旗幟、圍繞大局、服務人民、改革創新的總要求,緊緊圍繞經濟社會發展大局,準確把握文化發展新趨勢和群眾精神文化新需求,深入推進文化體制改革,努力開拓創新,全市思想文化工作取得了可喜成績,為我市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為加快率先轉型、全力跨越,建設文明開放、富裕和諧新臨汾提供了強有力的思想保證、輿論支持、精神動力和文化條件。
一、理論武裝工作扎實推進,筑牢了全市人民團結奮斗的共同思想基礎。堅持理論創新每推進一步,理論武裝就跟進一步,深入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學習,興起了學習貫徹“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的熱潮,進一步增強了貫徹落實黨的理論、路線、方針、政策的自覺性和堅定性。一是理論學習力度不斷加大。廣泛開展學習型黨組織創建活動,以縣級以上領導干部為重點,充分發揮各級黨委中心組的龍頭作用,市縣兩級黨委中心組理論學習實現了規范化、制度化,每年學習都在10次以上。精心組織舉辦理論骨干培訓班,全市近200名鄉鎮理論骨干每年接受培訓兩次以上。開設了“平陽大講堂”,邀請知名專家學者進行專題輔導。二是理論研究深度不斷延伸。以應用性研究為重點,市委中心組成員帶頭開展“大學習、大調研、大討論”活動,形成一批研究成果,為《山西市縣委書記論轉型發展》一書推薦理論文章13篇。積極參加歷屆山西省“五個一工程”理論文章評選活動,組織干部撰寫理論文章,其中《臨汾科學發展要解決經濟轉型問題》《以轉型發展為主線扎實推進臨汾經濟跨越發展》等理論文章均獲歷屆優秀作品獎。召開了紀念改革開放30周年理論座談會,編輯出版了《臨汾改革開放30周年論文集》。編輯印發了《紀念中國共產黨成立90周年論文集》。三是理論宣傳廣度不斷拓展。充分發揮臨汾廣播電臺、臨汾電視臺、《臨汾日報》等媒體力量,設立專題專欄開展了多種形式的理論宣傳活動。編印了《“四基”知識手冊》《理論與實踐》《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百問百答》等理論圖書。創辦《印象臨汾》期刊,對我市轉型跨越發展動態進行全方位報道,以思想大解放引領轉型跨越大發展。在臨汾廣電網、臨汾新聞網開辟專題專欄,利用互聯網進行理論宣傳。四是理論宣講方式不斷創新。積極組織開展黨的理論創新成果和中央、省、市重大方針政策、決策部署的宣講活動,深入機關、學校、企業、社區、農村,每年開展不同層面、不同形式、不同主題的講座和報告1000場以上,受眾達30萬人。在全市農村深入開展“科學理論下基層”活動,建立形勢政策教育基地30個,常年為老百姓提供多樣化、互動性的理論服務,生動形象地宣傳黨的基本理論,深入淺出地回答群眾關心的重大理論和現實問題。組建堯都宣講團,其成員為多領域的實際工作者,解疑釋惑更有針對性、指導性和權威性,理論宣講更加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群眾。
二、輿論引導工作正確有力,唱響了轉型跨越發展的主旋律。堅持團結穩定鼓勁、正面宣傳為主,弘揚主旋律,打好主動仗。一是精心組織重大主題宣傳和典型宣傳。每年圍繞重大主題組織開展10多個宣傳戰役,形成正面輿論強勢。統籌各類媒體和各種宣傳形式,將省級主流媒體納入臨汾市宣傳報道體系總體策劃,形成了強大合力。基本做到了省主流媒體一月一頭版頭條,每天都有報道文章,初步實現了從注重內宣向內、外宣并重發展,從注重傳統媒體向傳統、新興媒體并重發展,從注重市本級媒體宣傳向中央、省、市三級媒體聯動發展。全市各級各類新聞媒體在重要版面和時段,通過轉載社論、刊發理論文章等形式,全面宣傳黨和國家重大決策和工作部署以及重要會議精神,把全市廣大干部群眾的思想統一到黨的決策部署上來。特別是近年來圍繞“愛我臨汾、樹我形象、建我家鄉”活動、“四個年”活動、“百里汾河新型經濟帶”建設等,組織了大型采訪活動,為加快轉型跨越發展營造了良好的輿論氛圍。二是加強輿論引導工作。認真做好突發事件新聞報道工作,能夠把握大局,沉著應對,妥善處置。特別是襄汾“9·8”潰壩事故發生后,我們第一時間成立了“9·8”事故新聞中心,第一時間發布權威信息,及時報道事件處置情況,有力地維護了社會穩定。通過堅持“五引導”(主流媒體引導、新聞發言人引導、社會輿情引導、信息傳遞引導、溝通協調引導),落實“五制度”(早晚碰頭制度、現場報告制度、重要信息通報核實制度、新聞發布制度、輿情會商研判制度),搞好“五服務”(對媒體和記者從生活接待、采訪時間地點、采訪對象、交通工具、工作設施等方面搞好服務工作),使得這次突發事件新聞處置工作導向正確、平穩有序,基本掌握了主動權和話語權。每年圍繞群眾關心的熱點難點問題加強引導、提供服務,有效促進了輿論和諧。建立了通訊員等“五支隊伍”,舉辦了網絡輿情信息培訓班,提高了處置敏感熱點輿情的能力。三是主動開展對外宣傳。在北京舉行了“山西洪洞大槐樹尋根祭祖節”新聞發布會,在我市舉行了“第二屆全國網絡媒體山西行”新聞發布會和第四屆全國網絡媒體山西行臨汾采訪活動,充分展現了臨汾對外開放新形象。圍繞“世博會”、“中博會”、“文博會”等重大經貿活動,精心策劃、組織了一系列形象宣傳、項目宣傳和產品推介活動。“翼城花鼓”、“吉縣嗩吶”參加了上海世博會“山西活動周”巡游表演,“堯都區土圪塔手工布鞋制作技藝”、“晉南土布制造技藝”、“曲沃花葫蘆”、“翼城花鼓”進行了傳習展示,讓世界各地游客領略了黃河民間藝術的風采,品嘗了具有臨汾特色的文化大餐。編輯出版了《經典臨汾》《奮進的臨汾——建市十周年攝影圖鑒》《靚麗汾河文藝作品集》等大型外宣畫冊,在省城舉辦了高規格的“靚麗汾河藝術創作展”,進一步提升了臨汾對外形象。“氣脈汾河·唐堯圣地”城市宣傳片在中央電視臺和山西衛視黃金時段播出,《印象臨汾》《汾河在我心上流》《臨汾歡迎您》等宣傳片拍攝完成,《人民日報——臨汾》叢書編輯出版,提高了臨汾的知名度和影響力。四是健全新聞宣傳管理機制。深入開展新聞宣傳“三項學習教育”和“杜絕虛假報道、增強社會責任感、加強新聞職業道德建設”專項教育活動。制定完善了《新聞宣傳考核辦法》《新聞宣傳獎勵辦法》等一系列制度,設立新聞宣傳獎勵基金,每季度對刊播在中央、省級媒體優秀作品予以重獎。五是加大輿情信息匯集分析力度。完善輿情研判機制,及時發現傾向性、苗頭性問題,為加強輿論調控提供了重要依據。編印了《臨汾網情報告》,科學研判、妥善處置了一些敏感熱點網絡輿情。
三、文明和諧創建工作高潮迭起,提升了廣大干部群眾的文明意識。一是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蓬勃開展。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黨的十四屆六中全會和黨的十六大以來,逐步形成了以“講文明、樹新風”為主要內容,以創建文明和諧城市、文明和諧村鎮、文明和諧行業為主體,以創建文明和諧單位為基礎,多種形式創建活動共同發展的工作格局。16個單位被評為各類國家級先進集體;79個單位被評為省級各類文明和諧先進單位;334個單位被命名為市級各類文明和諧先進單位,其中侯馬市被評為省級“創建文明和諧工作先進城市”,侯馬、翼城、古縣、安澤被評為省級“文明和諧縣城”。修訂編印了《臨汾市民公約》《文明禮儀手冊》,開展了全市農村精神文明建設調研,組織了“學雷鋒”志愿服務、“頌黨恩、跟黨走、愛祖國、愛家鄉”等活動。在全市范圍內開展的“十佳百星”評選、“十大系列先進人物”巡回宣講,“我為家鄉建設爭光添彩”演講、窗口服務單位征文活動有聲有色;全市老青少書畫展、工藝美術精品展等系列文化活動精彩紛呈;以“講文明、樹新風”為主題的志愿服務活動、“童心向黨”歌詠比賽、“愛心助學”、爭當“四小標兵”、“三進三出”等活動扎實推進。二是公民思想道德建設成果豐碩。不斷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多年來,我們大力弘揚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以樹立社會主義榮辱觀為核心,抓住各種重大活動、重大節日和紀念日等契機,廣泛開展革命傳統教育、愛國主義教育、形勢政策教育,提升了人們的精神境界。扎實開展了弘揚“臨汾精神”(敢為人先、堅忍不拔、開放包容、勤勞智慧)活動,使之成為凝聚人心、提振士氣、鼓舞斗志的動力源和助推器,得到了省委袁純清書記的充分肯定。啟動了“道德講堂”,評選表彰了兩屆“十大道德楷模”暨“百名文明公民”,其中,“帶著養母上大學”的山西師大臨汾學院學生孟佩杰榮獲“第三屆全國道德模范”,受到了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長春同志的親切接見,并入選“感動中國”十大年度人物。王銀鳳、史元魁、苗文娟等同志榮登“中國好人榜”,解黎明、王慧入選“感動山西”十大人物,趙水林、李天恩獲“感動山西”提名,李奉襄、李學文、辛蒲花、張業平、茹向輝、蘆來柱等參加全省歷屆道德模范評選。組織開展了“我推薦、我評議身邊的好人”、“我們的節日”、“誠信示范店”等活動。三是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扎實推進。開展了“感悟經典·品味人生”經典誦讀、“優秀童謠”征集等活動,7名同學榮獲“山西省首屆美德少年”,12所鄉村學校少年宮建成投入使用。“三個一百”評選活動取得圓滿成功,我市榮獲山西省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先進市。建立聯席會議制度,與工、青、婦、教育、衛生等部門定期不定期研究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情況。繼續開展加強網吧管理、優化網絡環境、凈化熒屏聲頻、整治校園周邊環境等專項整治行動。
四、文化建設工作蓬勃發展,開創了文化強市建設新局面。一是公共文化服務水平不斷提升。全市154個鄉鎮全部建立了綜合文化站,農家書屋已建成2280個,基本實現全覆蓋。全市共建成高標準縣級圖書館11個、文化館6個、鄉鎮文化站75個。廣播電視“村村通”、農村電影放映等惠民工程全面實施,常年送戲下鄉、電影下鄉,文化、科技、衛生“三下鄉”活動持續開展。連續7年組織廣場文化消夏月活動。組織了中國(山西)黃河壺口文化旅游節、侯馬晉國古都文化節、洪洞大槐樹尋根祭祖節、古縣牡丹文化旅游節、安澤荀子文化節、鄉寧云丘山中和文化節、襄汾帝堯文化旅游節等重大文化節慶活動。組織開展了“靚麗汾河·魅力臨汾”大型歌舞晚會。每年組織春晚、焰火、社火、燈展等豐富多彩的群眾文化活動。繼續開展文物普法宣傳,編制完成《臨汾市文物、博物館事業“十二五”發展規劃》,文物調查、保護維修取得新進展。深入開展“掃黃打非”工作,文化遺產保護走在全省前列。二是文藝精品佳作層出不窮。我市多次榮獲全省精神文明建設“五個一工程”組織獎,歌曲、戲劇、電影、電視劇、廣播劇、圖書、理論文章七類作品榮獲單項獎。組織創作并出版發行了《臨汾新民歌》專輯,舉辦了首發式暨王詩沂放歌家鄉演唱會,在全市開展了“臨汾新民歌大家唱”歌詠比賽,12首新民歌在平陽大地廣泛傳唱。制作了《臨汾市縣形象歌曲》,拍攝電視劇《蘇三》,新編現代戲《酸棗嶺》《雷雨》進京、赴并演出,好評如潮。蒲劇《掛畫》榮獲文化部“文化遺產演出獎”,《翼城花鼓》獲第十四屆全國“群星大獎”和“群星創作獎”,市眉戶團的《祥林嫂》獲首屆“杏花大獎”、《父親》獲“杏花新劇目獎”,市文聯推薦的喬忠延《中國神話》、張行健《故里物語》獲第三屆山西省文學獎。齊國寶、王鷹的長篇小說《天地民心》,張行健的短篇小說《鄉魂二題》,梅瑩的童話《動漫明星大灰狼系列故事》獲得了趙樹理文學獎,等等。三是文化體制改革扎實有序。市、縣兩級組建了文廣新局,實現“三局合一”、“局臺分開”,廣播電臺、電視臺“兩臺合一”,成立了文化市場綜合執法隊,完成了改革階段性任務。市蒲劇團、眉戶劇團、小梅花劇團等18家國有文藝演出院團,29家電影公司、影劇院全部轉企改制。落實了減免稅等文化體制改革優惠政策。按照采編與經營分開的原則,臨汾日報社成立了廣告公司和發行公司。市廣播電視臺實行制播分離,推行績效工資制,實行全員競爭上崗,制訂了網絡整合實施方案。送戲下鄉500萬元專項資金列入財政預算,省文化產業獎勵資金120萬元已經到位,文化產業發展專項扶持資金3000萬元已列入預算;市文化產品展示中心投入使用,土圪塔布鞋、晉作仿古家具被列入省級文化產業示范性保護基地。舉辦了臨汾市首屆文化產業博覽交易會,在全省首開先河,交易額近1000萬元;組團參加第七屆深圳文博會,招商引資達11個億,名列全省前茅。我市被分別評為全國、全省文化體制改革工作先進地區和先進單位,市小梅花劇團、市影劇院被授予“全省文化體制改革先進單位”。制定出臺《臨汾市“十二五”文化產業發展規劃》,召開了全市文化產業發展翼城現場會,明確了“四個一批”的發展目標。襄汾丁村文化園區建設正在加速推進;吉縣人祖山風景區、壺口黃河風情園;古縣牡丹園高效農業觀光示范區等項目開工建設。壺口、大槐樹景區被授予“全省文化產業發展先進單位”;堯都區土圪塔手工布藝系列產品被評為全省“優秀文化產品”。(王愛軍 作者系市委講師團研究室主任)
責任編輯:高卓然
上一篇: 下基層要實打實
下一篇: 從解決發生在群眾身邊的腐敗問題抓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