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努力把黨員干部思想認識提高到新水平。
一要深化對科學發展觀的認識。進一步加深對科學發展觀的理解,從政治高度、全局高度、意識形態高度全面把握其科學內涵、精神實質和根本要求。二要深化對科學發展一般規律的認識。臨汾煤銷分公司正處在戰略轉型的關鍵時期,如何既能很好地推動市域經濟發展,又能實現自身科學發展、轉型發展,實現干部職工與企業的共同發展,是該公司在發展中面臨的重大課題。三要深化對臨汾煤銷轉型發展的認識。分公司黨委提出的“三步走”戰略確立了三個階段的發展目標,這是質量、規模、速度、效益相協調的發展目標。
二、努力把科學發展思路提高到新水平。
這次學習實踐活動,分公司黨委經過認真研究,決定把推進“三步走”戰略作為實踐載體,堅持用科學發展觀統領“三步走”戰略,在戰略實施中落實科學發展觀各項要求,保證轉型發展的正確方向不偏離。努力做到“三個著力”:一是著力推動結構調整。把產業結構調整和經營結構調整作為“三步走”戰略核心,組織結構調整和人才結構調整,推動臨汾煤銷科學發展、轉型發展。二是著力突出主營業務。按照生產——煤化——物流產業鏈實現跨區域聯營,在有條件的地區,有選擇地實施煤電聯營,實現煤炭的合理利用、儲存和配送,加上金融等相關產業作為重要補充,構成綜合性煤銷企業發展的業務核心。堅持內涵式發展模式,有限延伸產業鏈條,做強做大做實主業。三是著力實現產業協同。突出產業協同,增強自我滾動發展能力。積極構筑區域間的產業協同,形成跨區域資源優化配置。
三、努力把干部隊伍素質提高到新水平。
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全面推進“三步走”戰略,關鍵在我們黨員,特別是黨員領導干部。
各級領導干部通過學習實踐活動,進一步提高素質,適應科學發展要求。重點增強“四種意識”:一是推動科學發展的責任意識。各級領導干部要有強烈的責任意識,切實肩負起保證安全責任、國有資產保值增值責任、企業的安全生產責任、穩定責任以及節能減排和環境保護責任。
二是適應科學發展的大局意識。各級領導干部要有大局意識,樹立轉型發展意識,識大體,顧大局,以推動分公司轉型發展為己任,通過自身的發展為分公司整體發展做出貢獻,通過分公司的整體發展,使自身獲得更好、更快的發展。
三是保證科學發展的執行意識。領導干部,各級領導要有強烈的執行意識,堅決做到令行禁止,步調一致,政令暢通,保證各項工作順利推動,落實到位。
四是維護科學發展的自律意識。樹立自律意識,主要負責人要率先垂范、以身作則、廉潔自律,增強職工隊伍的戰斗力,推動企業勃勃向上的生機與活力。
要按照“科學發展、轉型發展”要求,向一流企業看齊,切實提高領導科學發展能力。重點做到“六個貫穿始終”:一是要把現代管理理念貫穿于科學發展、轉型發展始終。要通過管理工作的標準化、規范化,解決暴露出來的部分領域高成本、低效率、粗放式、隨意性等管理問題,提高管理效率和管理水平。
二是要把市場經濟要求貫穿于科學發展、轉型發展始終。要認真研究市場,做到知己知彼,不斷發現和培育自身比較優勢,保持市場領先。
三是要把改革創新精神貫穿于科學發展、轉型發展始終。進一步改進管理體制,探索更加科學有效的產業集群管控模式,加快分公司改革,通過改革創新,著力構建充滿活力、富有效率、更加開放,有利于科學發展、轉型發展的體制機制,為科學發展、轉型發展提供強大動力和體制保證。
四是要把風險防控措施貫穿于科學發展、轉型發展始終。臨汾煤銷分公司重點要防范企業并購、重大資產重組過程中的風險。加強資金管理,保證穩定、持續的現金流量,防范經營風險。加強煤炭生產大型設備訂貨的合同管理,切實防范欺詐,防范金融、法律甚至政治風險,保持企業穩健經營。
五是要把加強和改進企業黨的建設貫穿于科學發展、轉型發展始終。要以學習實踐活動為契機,在黨的思想、組織、作風、制度建設中全面貫徹科學發展觀要求,為深入推進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提供可靠的政治和組織保證。改進企業黨的建設,加強對工會、共青團工作的領導,廣聚人心、凝聚智慧、凝聚力量,團結帶領全體黨員和廣大職工,積極投身到科學發展、轉型發展的偉大實踐中去。
六是要把以人為本和維護職工隊伍穩定貫穿于科學發展、轉型發展始終。要在企業內部營造尊重勞動、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尊重創造的良好氛圍,集中解決一批職工關心的熱點、難點、重點問題,職工合法權益,切實保證職工合法權益不受侵害,扎實做好穩定工作,完善信訪穩定長效機制。
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是全黨的一項長期的重大戰略任務,臨汾煤銷分公司一定按照省國資委、集團公司黨委的部署和要求,以對黨的事業高度負責、對企業高度負責、對廣大職工高度負責的態度,以求真務實的作風,扎實有效地推進學習實踐活動,圓滿完成各項工作任務,確保取得實實在在的成效,努力推動企業又好又快發展,以優異的成績向新中國成立60周年獻禮。
作者:閆明慶 來源:臨汾日報
【責任編輯: 賈亮】
責任編輯:臨汾新聞網編輯
上一篇: 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 加強反腐倡廉建設
下一篇: 人民共和國的歷史淵源及其科學內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