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川村在“愛、樹、建”活動中,不僅僅滿足于利用已有的文化資源,而是結合自身優勢,開發挖掘出更多極具鄉土氣息的文藝節目,并且通過“文化大院”的文藝宣傳隊,把通俗新穎的曲目帶進農戶,奉獻給百姓。這種工作方法能夠取得實效、贏得好評,主要在于貼近實際、貼近群眾,很好地滿足了廣大農村群眾的精神需求,是農民所樂見和容易接受的。
從和川村“文化大院”有效載體得到豐富不難看出,該村在研究農村特點上下了真工夫,使門類齊全的硬件設施有了用武之地,成為開展農村公民道德建設和文化建設的有力抓手。農民群眾在“文化大院”不但能夠休閑娛樂,而且可以集中“充電”,充分利用農閑時節學習各種農技知識。這樣的“大院”真真正正為民著想、為農解憂,好比農村的精神糧倉,群眾熱忱支持就不難理解了。
一分耕耘一分收獲。許多類似和川的鄉鎮目前急需要做的,絕不應該滿足于現狀,而是應該組織人員更多地深入農戶、了解實情,想方設法改善農村相對落后的文化環境,通過各種方式讓農民群眾的文化生活紅火起來。
(錫剛)
來源:臨汾日報
【責任編輯: 賈亮】
責任編輯:臨汾新聞網編輯
上一篇: 沒進校門先考試,究竟為哪般?
下一篇: 市場換季清倉甩賣 警惕次品魚目混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