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衛部門的李全連同志告訴記者,這些對聯創作都出自公廁工程建設的設計者和推動者宿青平之手:“神仙皆知食為天,人間有誰不方便”,有來有往解不斷,若即若離總相依”、來去文明如家,進出健康有愛”、民生無小事,方便有真情”、人生幸福路、健康第二門”、方便每個人,滿意一座城”……由知名書法家書寫裝幀成一幅幅藝術品,既妙趣橫生又耐人尋味。一位退休干部笑稱:小對聯撐起大門面,上廁所就像回到家。”世界科教文組織專家成員也被臨汾公廁獨有的文化特色所吸引,每到一處,都要舉起照相機頻頻拍照,贊不絕口。
說起對聯,人們都很熟悉,逢年過節,婚壽慶賀,幾乎家家都要張貼對聯。但為廁所寫對聯,在廁所掛對聯,在全國罕見,一種由“民生公廁”上升到“文化公廁”的人文形象,一種擁有思想文化和藝術生命的精神形態,成為臨汾的一張特殊的文化名片。
2008年以來,我市全面實施公廁工程,取得顯著成效,60多座標準化公廁破解了全國公廁建設一系列難題,有效解決了市民入廁難的問題,榮獲“中國人居環境范例獎”,這是我國首次把公廁建設納入人居環境的最高獎項。省住建廳向全省推廣了臨汾公廁經驗,在山西省頒布的首批31座五星級公廁名單中,臨汾獨占27座;26座四星級公廁名單中,臨汾占到8座。
世界廁所組織成立于2001年,旨在推動世界各國解決廁所問題,為人類提供合格的衛生設施,第十一屆廁所峰會于11月22日在海南舉行。臨汾公廁建設引起世界廁所組織高度關注,市住建局應邀參加廁所峰會,并作主題講演。
如廁條件好壞,攸關人類健康發展大計,是一個城市生活水平、文明程度的重要標志,廁所與人類生活質量、旅游業發展等關系密切相關。我們不應“小看”這種廁所文化,在“方便”之時,也須重視觀念的更新,共同維護衛生文明的生活環境。
王燕
【責任編輯: 劉靜】
責任編輯:臨汾新聞網編輯
上一篇: 有些話,真不是危言聳聽
下一篇: 切莫撿了芝麻而丟了西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