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的舅舅幾天前來臨汾,在與家人的聊天中說了一句話:現在都在談構建和諧社會,什么是和諧呢?我覺得人和人之間多溝通、多傾聽是和諧的前提。”舅舅雖然是農民,但總結出這樣的經典話令人深思。
美國有一家電話公司,曾經碰到過一個很難纏的客戶,這位客戶不滿意電話公司的服務質量,對相關工作人員破口大罵,并威脅要投訴,要拒付電話費,要給報社寫信,要找消費者協會,而且還到處說電話公司的壞話……電話公司一開始派了一個思維敏捷、口才很好的人去解決此事,盡管他擅長擺事實、講道理,把客戶說得啞口無言,但就是難以消除客戶內心的不滿和憤怒,結果那個客戶鬧得更加厲害。無奈之下,電話公司又派去一個調解員,這位調解員到了客戶家里,聽那位客戶嘮叨了3個多小時,把所有的不滿都發泄了出來。聽到對方的各種不滿,這位調解員沒有據理力爭,而是靜靜地傾聽,同時用“是”“嗯”等字詞簡單回答,之后進行幾次溝通,客戶終于對調解員以禮相待,并表示不再繼續追究下去,撤銷向有關部門的申訴。
美國心理學家斯坦納說過“耐心地傾聽就能更好地理解別人、解決問題。”工作中、家庭生活中,上下級之間、夫妻之間、父母與子女之間、朋友之間……處處要與人打交道,如果遇到問題能夠靜心傾聽別人的意見、建議、甚至嘮叨,并且經常與之溝通,這樣就會交往環境和諧,心情舒暢,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耐心傾聽別人意見,并與之舒心溝通,不僅是尊重對方的一種表現,也是解決人際糾紛的高明手段。
傾聽和溝通就像潤滑劑,能夠消除人與人之間的摩擦,又像疏通劑一樣,讓一顆被不滿和憤怒充斥的心頓時順暢。
學會傾聽和溝通,能夠促進家庭和諧、工作和諧、社會和諧。(衛紅麗)
【責任編輯: 李甲】
責任編輯:臨汾新聞網編輯
上一篇: 高考中德育占了多少分
下一篇: 不同尋常的兩小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