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什么時候開始,微信慢慢融入了我們的生活,朋友圈也火了起來,現在,你不玩朋友圈,就好像落后了一個時代。其實,當一個人孤獨的時候,想找朋友聊聊天,宣泄一下內心的焦慮,在朋友圈發個心情啥的,可以緩釋內心的壓力。當然,也可以曬美景、曬美食,傳遞正能量。
但是現在打開朋友圈看看,不是什么賣鞋的、賣表的就是什么代購的,要么就是測運勢、測姓名,還得轉發,不轉發還倒大霉,看著總讓人心里不舒服。
這些出現在朋友圈里負能量的東西,其實是在污染環境,浪費別人的流量,耽誤別人的時間,可謂是既謀財又害命。這還是朋友嗎?還有一些不明就理的熱心腸者,看見什么信息都轉發。就拿前段時間在咱臨汾瘋轉的一條信息來說吧,說幾月幾號幾點到幾號幾點全市水網檢修大停水,提醒市民做好儲水安排,說的還有鼻子有眼,跟真的一樣。這信息那轉的叫一個快啊,全城市民開始了大儲水。各種工具熱賣,市民家里大桶小盆里都接滿了水,自來水公司的咨詢電話更是響個不停。后來,自來水公司不得不出面辟謠,證明那條信息是假的。
再有就是各種尋人的、求助的,顯得自己是那么的有愛心。
筆者無意否定轉發者是真有愛心,但盲目的愛往往會給別人造成傷害。當看到朋友圈出現求助信息時,不要盲從地轉發,能不能先給發信息的朋友打個電話,問問是真事嗎?一方面是求證事實的真偽,一方面是提醒發信息的朋友不要盲從。
近日,一條求助信息在微信朋友圈被迅速轉發。信息的內容大致是,某醫院出生一名早產兒,嬰兒嚴重貧血,并且血型是極為罕見的RH陰性B型血,也就是市民俗稱的“熊貓血”。然而,經過記者求證,這條信息為虛假信息。這條假信息被迅速轉發后,不少熱心市民不斷向醫院打電話求證,還有一些同血型的市民,直接來到了醫院,要求獻血。由此可見,市民的熱心腸是值得肯定的,但結果卻是幫了倒忙。
首先,繁忙的電話咨詢,在醫院工作人員重復解釋過程中,帶給醫院人員不小麻煩,浪費了醫務人員資源。不僅如此,醫院電話長時間被使用,影響了電話的暢通,影響醫院正常工作。其次,市民直接到醫院要求獻血,在一定程度上并不符合正常采血流程。這給予醫院方帶來不小的尷尬。如果讓市民獻血,就違反了相關規定,如果不給市民獻血,似乎又打擊了這些市民的助人為樂的積極性。再者,當微信朋友圈的消息屢屢證實為假消息時,朋友圈的公信力必定受到極大影響。
長此以往,無論朋友圈的消息是真是假都無人會相信,誠信問題將拷問每一個人,扶不扶”現象也將蔓延到朋友圈。
由此看來,雖然我們只是簡單的復制粘貼,只是抱著做好事的心理,但卻可能成為謠言的傳播者,給當事者、給社會、給社交圈帶來不可忽略的麻煩。轉發信息別忘了還得有一點法律意識,如果造成某種社會恐慌,信息傳播者還要承擔一相應的法律責任。試想,如果所有人都事先詢問,謠言也就不會如同傳銷一樣,上家帶下家,而會使謠言止步于一個個上級,真事被廣泛轉發。
文/鄭珂
責任編輯:姚建
上一篇: “電老虎”的末日情結
下一篇: 誰該為“英雄”的墮落承擔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