樓市不是不能救,但前提是科學、合理。地方政府如果不顧房價虛高現狀,不采取積極舉措敦促開發商降價促銷,以擠壓房價泡沫水分,而是簡單動用公權力,以政府行政攤派的方式救市,不但荒唐而且有害:一方面難以真正激活樓市成交量,拯救低迷的房地產市場;另一方面又容易遭致民眾的質疑和不滿,使地方政府形象嚴重受損。
對于這些道理,一些地方政府并非不知道。但他們為何逆民意而行,做出如此荒唐的舉措呢?在我看來,大致有兩方面原因。一是此舉能緩解開發商資金壓力,提振房地產市場信心。而房地產的復蘇、重啟,反過來又能充盈地方財政,拉升GDP。
二是能討得開發商的歡心,從中謀取一定的私利。地方政府如此賣力,不惜低下身價向開發商獻媚,開發商且能不感激涕零,暗送秋波?近年來,房地產領域官商勾結、腐敗不斷,地方政府及個別官員討好、暗助開發商的例子屢見不鮮……瓜田李下,寒亭區政府此舉同樣難避私利之嫌!
前些日子,有開發商稱,“地產商現在需要承受的是心里一定要堅強,不必要太擔心。房地產商是一個政府的孩子。政府需要有這個孩子,它會拉動內需。政府不會拋棄開發商,因為開發商是它的子女。它不希望任何一個子女垮掉。”當時覺得有些夸張,不過今日看來,果然是至理名言。有如此為開發商賣力的官員,開發商何急之有?有如此獻媚邀功的官員,房價焉能降至合理區間?
樓市低迷,乃經濟之痛。穩定房地產市場,勢在必行。但地方政府切莫急功近利,濫用公權,替開發商托市,而應切實做好分內之事,加大保障房等民生工程建設,為房地產市場打造一個健康有序的市場環境;當然,更莫趁機中飽私囊、無所不用其極,做出一些有違政府職責,有損政府形象的不軌舉動。對此,希望有關部門深入展開調查,弄清該項政策出臺的前因后果,給民眾一個滿意的交代。(吳定平)
來源:新華網
【責任編輯: 賈亮】
責任編輯:臨汾新聞網編輯
上一篇: 黃金周之爭背后的真實民意
下一篇: “某”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