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汾新聞網訊(通訊員 徐玉平 馮延平 馮立生)建設淤地壩是國家水利部和山西省委、省政府提出的“三大亮點工程”、六大興水戰略工程之一。2000年以來,大寧縣大興淤地壩建設,共建淤地壩345座獨占全省鰲頭,“管護經費納入財政,管護責任落到人頭”的管護經驗,在我省全面推廣。
大寧縣是國家級貧困縣,境內溝壑縱橫,水土流失十分嚴重,流失面積占到全縣總面積的84%,水土流失致使土地貧瘠的問題一直困擾著當地農民的脫貧致富。
2000年以來,大寧縣委、縣政府提出“山區富縣富民貴在治山治水”的發展戰略,把淤地壩建設當做改善生態環境和農民脫貧致富的根本來抓,一任接著一任干,一任做給一任看。13年來,共建設淤地壩345座,建設規模在我省名列第一,控制水土流失面積425平方公里,新增基本農田520公頃,徹底遏制了水土流失的問題,有效地改善了當地的生態環境,使水土流失面積由原來的773平方公里下降到現在的348平方公里。
壩區內的耕作條件大為改善,平均糧食單產由原來的300公斤提高到現在的650公斤,淤地壩的作用大顯威力。同時,大寧縣還制訂出臺了《大寧縣水土保持淤地壩管護暫行辦法》,將全縣淤地壩管護經費納入地方財政預算,淤地壩每年600元,中型壩每年400元,小型壩每年200元。所有護壩人由水利局統一領導、統一管理,并和管護人員簽訂管護責任合同,定期對管護情況進行檢查。這種管護辦法出臺以后,全縣345座淤地壩形成了一壩一檔案、壩壩有人管、壩壩能管好的管護模式,13年來,該縣沒有一座淤地壩發生過事故。
責任編輯:劉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