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汾新聞網訊(通訊員 梁云云 張瑞強 王紅)春回大地、萬物復蘇。在這個充滿希望的季節里,隰州大地全面提升節拍,再造發展之勢,吹響了推動經濟社會大步跨越的新一輪號角。
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繼續實施“366”、加快建設新隰州,全力轉型跨越,扎實開展“五個年”活動,全面發展各項社會事業,實現全縣生產總值增長12%,達到11.3億元;財政總收入增長12%,達到1.2億元;一般預算收入增長12%,達到7210萬元;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增長25%,達到14.38億元……這是隰縣在全面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精神的開局之年響亮提出的總體思路和奮斗目標。
開展“梨果提質年”活動,隰縣響亮提出了“主攻玉露香,八年奔小康”的奮斗目標。大力發展以玉露香梨為龍頭的梨果產業,切實解決認識不高、規模不大、發展不快、產量偏小、高端市場占有率低的問題,從根本上優化農業結構、推動梨果產業擴規提質、增加農民收入。重點在栽、接、管、防、儲、銷“六環節”和果水、果肥、果與林下經濟、果與科技“四配套”上下工夫,全力打造“全國玉露香梨基地縣”。今年開始,堅持每年新栽2萬畝,高接換優2.5萬畝,確保2020年實現玉露香梨掛果面積20萬畝的奮斗目標。到2020年,玉露香收入加上蘋果、干果、種植、牧副業及勞務等收入,農民人均純收入將至少達到3萬元以上。
開展“項目推進年”活動,建立健全項目儲備、簽約、落地、開工、建設和投產的“六位一體”推進機制,扎實推進83個重點項目實施。一產上,以農民持續增收為目標,加快實施梨果生產基地、果水配套、果園種草、恒溫庫建設等梨果產業項目。二產上,以工業增量和財稅增長為目標,重點抓好汾西正佳煤業、午城釀酒、煜佳合冶煉、龍灣水泥、混凝土攪拌、石英巖加工、畜禽定點屠宰、食醋加工、綠色食品加工等項目的投產達效工作,立項啟動黃土循環經濟高新技術產業園區項目。三產上,以打造國內休閑旅游目的地為目標,加快發展旅游購物、餐飲服務、物流運輸業,抓緊實施小西天景區改擴建、中國梨博園二期、地熱勘探及午城黃土地質公園項目。
開展“城鄉管理年”活動,按照“市域城鎮化”的要求,做到精典規劃、精致建設、精細管理,用規劃引領發展,用建設提升品位,用管理改善環境,全力創建省級文明和諧縣城。精典規劃,科學引領城市發展。進一步修訂完善北城新區和幸福區、葦子坪區、古城街北區等地段的控制性規劃,力爭控規覆蓋率達到70%。嚴格做到規劃一張圖、審批一支筆、建設一盤棋。精致建設,大力提升城市品位。繼續加大城市項目建設力度,集中實施一批重點工程。加快市政工程建設,完成政務服務中心、移動、廣電等項目。高標準建設縣城休閑健身場所,實施堆金山森林公園二期、奧體中心、幼奧中心等項目。進一步完善城市功能,將城區范圍具備供熱條件的100余幢辦公樓和居民樓納入集中供熱范圍,供熱覆蓋率達到90%以上;分年度實施縣城供水管網改造計劃,逐步緩解縣城居民供水緊張問題;完成新建路、汽配廠巷等主要街巷太陽能路燈覆蓋工程。精細管理,全面改善城鄉面貌。建立市容市貌整治長效管理機制和辦法,推行城鄉衛生管理市場化運作模式,真正把環境衛生工程建成農民受益的“民心工程”,全力打造文明、舒適、整潔的人居環境。
開展“交通建設年”活動,就是通過加快“兩高一鐵”建設、提升國省道、縣鄉路質量,切實解決交通不暢、信息不靈、功能不全的問題,把隰縣打造成為開放便捷的晉西交通樞紐。配合好“兩高一鐵”建設。積極與有關部門溝通,協助項目建設單位對鐵路支線和西縱高速引線進行科學規劃,抓好中南鐵路支線和戰略裝車點、客運站、貨運站的配套建設工作,霍永高速、西縱高速交叉高速網的構建和配套建設,以及征地和拆遷工作。抓好國道路段的改造升級。年內完成209國道9.6公里的一級公路建設。鞏固提升縣鄉公路和街巷硬化成果。年內完成路家峪至辛習3.5公里四級公路建設,啟動實施車家坡至永和界26公里的三級公路建設,完成城區巷道硬化2000米。
開展“作風轉變年”活動,通過嚴肅政治紀律、組織紀律、工作紀律,持續深入開展“四問四治”活動,以縣鄉村三級干部為重點,在真問真治上下工夫、見成效,切實解決作風不實、干勁不大、效率不高的問題,從根本上為建設新隰縣提供堅強有力的紀律作風保證。堅決貫徹中央精神,打掉官氣接地氣,實字當頭改作風;從調查研究、舉辦會議、精簡文件、領導活動、新聞報道、公務接待等方面入手,進行嚴格規范,形成作風建設的長效機制;制定規劃從“真”出發,開展工作要從“實”做起,大干苦干,狠抓落實,以良好的作風推動工作,贏得人民信賴;深入開展“訪民生、知民情、解民事”的集中走訪活動,問政于民、問需于民、問計于民,為民解憂、為民解困、為民解怨。
全面發展各項社會事業,提高全民幸福指數。學有所教。實施小學到高中12年免費義務教育。完成下李鄉中心幼兒園、龍泉鎮南關幼兒園、一中綜合辦公樓、四中教學樓及操場建設項目。老有所養。城鄉居民基礎養老金再提高10元,達到65元。企業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提高10%。病有所醫。落實基本藥物零差率銷售制度。進一步擴大醫保覆蓋面,全面提高城鎮居民醫保和新農合參保率及補助標準。城鎮居民醫保和新農合財政補助標準由每人每年240元提高到280元,新農合人均籌資水平提高到340元。加大縣、鄉、村醫院基礎設施建設,完成衛生監督所、血漿站、下李鄉中心衛生院項目,爭取中醫院住院大樓和殯儀館立項啟動,計生服務大樓年內竣工。住有所居。抓好城鎮低收入家庭廉租住房租賃補貼發放,嚴格執行商品住房建設項目配建5%廉租住房規定,加快實施各類保障性住房、棚戶區和農村危房改造。完成180套廉租住房、380套經濟適用住房、700套限價普通商品住房和1100套棚戶區改造住房,共16.84萬平方米保障性住房建設。弱有所扶。鞏固城鄉低保清理成果,真正把低保金發到困難群眾手中,保障低收入群眾基本生活,做好家庭困難學生資助工作。城鄉低保保障標準每人每月分別由308元、148元提高到338元、172元。積極開展愛心活動,真情關愛弱勢群體。建設殘疾人“無障礙通道”,在教育、醫療、低保、行路等方面提供更多服務,抓好殘疾人康復中心建設項目,將未納入最低生活保障的全縣所有一二級重度殘疾人按每月210元標準進行生活補貼。開展“送歡樂下基層”和“文化、圖書、電影”三下鄉活動,積極發展新聞出版、廣播影視事業,年內要實現國省道沿線4500戶群眾有線電視全覆蓋,滿足群眾精神文化需求。
責任編輯:高卓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