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職業技能教育在全市教育全局中發揮的作用正日益凸現。從振興教育動員大會以來,圍繞職業教育的生存發展問題,各縣(市、區)、各學校都采取了相應的措施和行動。從日前市教育局對46所中等職業學校進行的清查及量化打分中,我們看到了以公辦職校為依托,與行業企業結合定向培養為特色、與普通教育和成人教育相互補充的職業技術教育體系正逐步形成。
—— —職業教育重視程度日益提高。
大部分縣(市、區)都加大了政府統籌力度,把發展職業教育納入當地經濟和社會發展總體規劃,逐步解決職業學校發展中的重大問題,使職業教育布局結構調整取得明顯成效,職業教育資源配置進一步優化,辦學條件得到改善。如翼城縣2005年投資600萬元買下了原南園高中給職業中學,2008年財政撥款330萬元建設實習車間,投資60萬元購買了120臺計算機,投資30萬元硬化了校園。今年,又投資20萬元改建操場,投資810萬元建設實訓大樓,目前已破土動工,投資50萬元建校園網也已列入財政預算。曲沃縣已征地200畝,計劃投資1.5億元新建職業中學,5月1日奠基動工目前已有300萬到位。
侯馬市去年征地200畝投資1.5億元新建職業中學。
襄汾縣鄧莊職業中學自籌資金180萬元建起了2640 平方米的教學大樓,籌款185萬元建3640平米的學生公寓,2008年縣教育局撥款和自籌資金90多萬元,建起了教職工住宿辦公樓,投資44萬元硬化了地面和其它輔助設施,今年縣教育局撥款20多萬元修建了學校圍墻。襄汾縣職教中心2008年縣政府把農業局未建成的3000平方米的一座大樓劃撥給職教中心,又劃撥1000萬元改建實訓樓和4000平方米的實習車間,目前,這兩項主體工程已經完工。吉縣政府為改善學校辦學條件,一是為職中新征地87畝,校園由原來的40畝擴大到127畝;二是投資1000萬元新建了學生宿舍樓、餐廳和綜合實習樓;三是連續三年為學校招聘本科教師23人。民辦學校中自籌資金購買土地獨立辦學的學校有洪洞縣新東方職業學校校園占地83畝、臨汾惠祥職業學校校園占地70畝、臨汾汾河職業學校校園占地45畝等。
——“雙師型”為重點的教師隊伍建設逐步推進。
我市把提高教師的實踐技能和培養高水平專業帶頭人作為教師繼續教育的重點來抓,通過引進具有實踐技能的工程技術人員,改善教師隊伍結構;通過教師下企業掛職鍛煉、技能考核等方式,提高“雙師型”教師比例;通過在職攻讀碩士和高級研修班,培養一批高水平的骨干教師和專業帶頭人。
2009年我市省級學科帶頭人在原來3人的基礎上又有11人被評為省級專業帶頭人,骨干教師在原來9人的基礎上又有32人被評為省級骨干教師。
——聯合辦學形式靈活多樣。
大部分職業學校均能按照“以服務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的辦學方針,靈活設置專業,且有穩定的骨干專業。全市職業中學共開設有計算機應用、種植、園林、機電技術應用、數控技術應用、汽車運用與維修、旅游酒店服務與管理等70余種專業。
學校與行業企業能結合定向培養,既解決了師資、經費、實習基地等問題,又解決了畢業生就業問題,為企業培養了急需的實用技術人才。如吉縣職業中學采取“借船出海,借雞下蛋”走聯合辦學的道路,借發達地區院校的實訓條件、師資和就業渠道辦學,先后同北京工業技師學院、中國民航管理干部學院等7所院校聯合辦學,達到了資源共享、優勢互補的辦學目的。
——辦學行為基本規范。
大部分職校領導教育素質和年齡結構基本合理,學歷達標,熱愛職業教育事業,具有改革意識和創新精神;校內機構健全,職責分明,實行校長負責制、全員聘任制、崗位責任制,各項規章制度健全,確保良好的校風、教風、學風的形成。各校重視學生職業能力的提高,積極組織學生進行各專業每學期至少一次、人人參加的技能比武,并參加省教委的技能比賽;與社會有關部門聯系,組織學生進行專業技能鑒定與考核獲證率達80%以上;積極與省內外用人單位聯系,堅持“工學結合,校企合作,頂崗實習”的辦學模式,與用人單位、家長簽訂實習就業協議,幫助學生就業,就業對口率70%以上。
——實習基地建設進一步加強。
各校都能結合技能教學要求,在力所能及的前提下,投入一定資金添置實習實訓設備,真正提高學生實際動手能力和實踐能力。如:霍州市職業中專2008年投資500萬元強化了實習基地建設,其中設有機電、汽車專業實習基地、醫護實訓室,充實并新建了計算機房,為學生動手能力的培養創造了有利條件。目前,全市民辦職業學校已達22所,在校生7483人,占全市職業高中和職業中專在校生總數的25%。
創建于1984年的蒲縣職中,多年來由于投入不到位等原因,學校招生寥寥,2007年更是達到谷底,招生不過幾十人。2008年,該縣實施校長競聘上崗后,縣上加大投入,改進學校基礎設施建設,加強常規管理,擴大招生宣傳,當年招生就比以往長了兩倍多。今年的狀況比去年又有好轉,該校與省工貿學校實行聯合辦學,招生人數又達到去年的兩倍。
該校校長劉效鵬在接受采訪時說,關鍵是趕上了國家大力發展職業教育的大好機遇,縣委、縣政府高度重視,社會各界多方支持,家長們的思想觀念也發生了轉變,這是職中招生節節攀升、學校發生變化的根本原因。
2008年全市職校招生人數為13351人,2009年招生16145人,以前招生時門可羅雀的職校現在初現了門庭若市的景觀。一個以政府主導,行業、企業和社會力量共同參與的多元化職業教育辦學格局,已在我市初步形成。 (本報記者 郭璞)
來源:臨汾日報
【責任編輯: 邱睿】
責任編輯:臨汾新聞網編輯
下一篇: 2010年普通高校畢業生將達630余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