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抓學習研討,提高教研員、校長和教師隊伍素質。該縣組織教研員、校長和教師學習貫徹《教師的使命》、《學科評價體系》、《學生實用學習法》三本著作,并對學習情況進行考試和測評,合格率達到了95%以上;將課程標準讀成三維目標,讀成各單元目標,再進而讀成課時目標,指導各學校形成各學科具體的《課標梳理讀本》,成為指導教學的總綱;組織部分教研員、校長和骨干教師,先后到杜朗口、東廬、絳縣等地參觀學習,組織召開了4場學習交流研討會,促進校長和教師觀念轉變。
二、抓校本研訓,建設以校、片、縣為平臺的大教研網絡。一是扎實開展校本研訓工作,明確了校長第一責任人職責,要求校長必須親自督促落實教研工作,每周聽評課不少于兩次。二是開展聯片教研,要求40歲以下的教研員堅持上示范課、匯報課,按片選擇一所強校,開展跨校教研和分片賽講活動。三是開展四級賽講活動,在分片賽講的基礎上,評選出優秀教師、優質示范課和優秀教案,推選到縣上、市里和省里參加優質課評選活動,去年一年,共評選出縣級教學能手每科6人、市級教學能手20人、省級教學能手12人。全縣有5堂優質課、9份優秀案例、8個優秀課題獲“省三優工程成果獎”。
三、抓實效備課,以實效備課為突破口,打造實效課堂。教研人員逐校逐人逐地聽課調研,共挑選出優秀教案86份、問題教案90余份,他們從具體的教案設計入手,從三維目標的制定、目標在教學環節中的落實、當堂習題的設計等方面,逐條逐項地分析,細致深入地講解。目前,60%的學?;緦崿F了備課的突破。
四、抓教學模式,以教學模式提高課堂教學效率。該縣教研室在總結幾年來新課改經驗的基礎上,首先制定出了“六環節”主體性課堂教學模式,在全縣學校開展了教學模式試點工作??h教研室下鄉聽課,采取“下鄉發現——指導打造——經驗推廣——借鑒提升”的工作思路,發現一所、指導一所、提升一所,召開現場會交流研究,引領其他學校深化模式研究,真正打造出一批實效課堂教學模式。(通訊員 楊斌)
來源:臨汾日報
【責任編輯: 李甲】
責任編輯:臨汾新聞網編輯
上一篇: “三甲”是怎樣鑄就的?
下一篇: 讓閱讀走進孩子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