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汾一中 百年名校 桃李芬芳
臨汾一中創建于1896年,其前身是晉山書院,同年擴建為平陽中學堂,其后幾經更名,1950年正式定名為山西省臨汾第一中學校。作為臨汾市歷史最悠久、文化底蘊最為深厚的中學,素以名師云集、校風樸實、人才輩出而著稱。
1980年被認定為省首批重點中學,2004年被認定為省首批示范高中,2007年被教育部和人事部評為“全國教育系統先進集體”,2012年被中學百年名校論壇等知名媒體評為“中學百年名校(2012-2014)”。
2011年9月,在社會各界的大力支持下,學校順利搬遷至河西新校區,先進的教學設施、完善的配套服務、優美的校園環境為學校的跨越式發展奠定了堅實的物質基礎。該校教師素質過硬、名師眾多。其中全國優秀、模范教師10人,特級教師7人,省級學科帶頭人、骨干教師、教學能手136人。本科學歷417人,研究生學歷68人,2013年招聘32名部屬師范院校新教師,35歲以下教師占總數的60%以上,一支活力無限、干勁十足的團隊正活躍在一中的講臺上。
全力打造“四型”教師(奉獻型、學習型、反思型和專家型)為目標,細化師德師風考核體系,每學期組織學生填寫師德師風問卷調查,促使教師用心做好教育教學工作的每個環節。進一步落實青年教師培養方案,組織青年教師專業知識測試和青年教師課堂教學大賽,采取推門聽課的方式對新招聘的104名青年教師進行認真考核,促進他們的業務進步。
牢牢樹立“教書育人、管理育人、服務育人”的思想,以班主任隊伍建設為核心,以學生行為 規范和養成教育為重點,以豐富的德育活動為載體,該校德育工作亮點迭現。在抓好學生行為習慣養成教育的同時,與臺灣景美女中開辦大型文化交流活動,邀請山西師大在讀博士、清華大學建筑系老師、全國家庭教育巡講團講師為學生作報告。鼓勵學生在實踐中創新,在創新中成長,2013年,在全市第28屆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中有9位同學評為一等獎。
圍繞“科研興教、科研興校”的工作重點,以學校發展目標為方向,以學科課堂教學為基地,以評模爭優為推手,以教學評比為平臺,發揮教科研的先導功能,努力提高教科研質量。與省內外多所名校建立了比較穩定的常態研討制度。充分發揮百年名校的示范性作用,通過講座、報告會、示范課、座談等形式,與多所學校的師生進行了廣泛深入交流,2011年被評為“國培計劃”山西省中小學教師培訓實踐基地。近三年來,在全省教師課堂教學技能大賽、山西省基礎教育三優工程培訓、三晉名師評選等活動中有50余人次獲獎。本年高考再創佳績,達二本線以上792人,達線率為85%,其中達一本線519人,占達線總人數的65.%。繼續包攬全市文理科狀元,有7名同學達清華、北大錄取分數線,4名同學被清華、北大錄取。
一個多世紀以來學校秉承古老堯鄉的博大文化,浸潤秀美汾河的千古靈氣,形成了求真至善、立德立人的優良傳統,辦學至今為社會和高校培養、輸送了數以萬計的優秀人才。如今,臨汾一中站在了新的起點上,以勇立潮頭的氣魄與風范,積極打造教育品牌,為振興臨汾教育做出更大的貢獻。
侯馬一中 釋放關愛 激活潛能
侯馬一中建校于1956年,2009年被授予山西省示范高中稱號。學校對學生實行民主管理、目標管理和自主管理,走出了一條分層次、多渠道、寬口徑發展學生特長的特色辦學之路,使得學生成功的渠道得以無限拓寬。近年來,先后榮獲共青團中央社會實踐基地、山西省文明學校、山西省德育示范學校、臨汾市高考質量優勝校等榮譽稱號。
在學校管理中不斷強化服務意識,以“為學生一生奠基”為辦學理念,大力推進民主管理,突顯學生主體地位,讓學生參與決策,增強學生主人翁意識,為學生的發展提供強有力的管理支撐。成立了校長特別助理團、“心聲與建議”專欄,收集整理學生的呼聲,校領導定期與學生代表座談、溝通,積極采納合理化的成分。提出“目標引領、自主發展”的教學管理新思路,采用“目標倒推法”激勵學生的學習,使不同程度的學生在不同的層面上都能得到很好的發展,摘取成功的果實。
重視學生社團建設,引導學生自主創辦了敬老志愿服務社、愛心聚沙社等20余個學生社團,滿足了不同興趣和愛好的學生發展自我的需要。從2011年起每年舉辦高三學生捐贈“學子林”活動,以此來激勵同學們積極進取,成就輝煌人生。學生主體地位進一步突顯,潛能進一步被激活,高考成績連年攀升。
市第一小學 特色育人 尚美文明
市第一小學創建于1941年,是一所市直省級示范小學。多年來學校遵循全面發展的教育方針,堅持“五育并重”的原則,提出了教有特色、學有特長的指導思想和文明、好學、健美、向上的校訓,確立了以人為本的學校發展方向,一切以學生、教師、學校的發展為本,走出了特色辦學之路。現有42個教學班,3189名學生,193名教師。教師中有全國模范教師1名,全國優秀教師2名,山西省特級教師2名,中學高級教師1名,小學高級教師76名。具有省、市學科帶頭人、骨干教師、教學能手稱號者61名。始終堅持依法治教,依法辦學,以提高教師職業道德水平、樹立行業新風為目標,贏得了社會、家長和各級領導的認可。
為了使全體教師更深入地理解和貫徹新課程理念,組織全體教師學習業務知識,形成了風格獨特的教學常規工作:建立了對外開放教學制度、課件制作大賽、中華經典名篇周周讀活動、網絡作文大賽、電視作文大賽、35歲以下教師的“循環聽課制度”、每月一次的復習展示課、每周一次全體教師集體觀看名師授課制度等,使教師的專業得到成長,使學生的個性特長得到張揚。加強師德教育,規范教師行為,每學期都要定期召開家長會,與全體教職工簽訂《師德師風責任書》、《安全工作責任書》,制止教師在外代課及亂收費等行為。聘請行風監督員,征求他們對學校工作的意見和建議并通過他們接受社會的監督。學校先后榮獲山西省義務教育示范小學、山西省特色小學等榮譽稱號,少先大隊先后三次榮獲全國紅旗大隊稱號。
古縣一中 奮力登攀 山區明珠
古縣一中現為10軌制完全高中,當前在校生1636余人,教職工150人,專任教師129人,學歷達標率為94%。近年來,該校以創建“山區縣一流學校”為目標,與時俱進、開拓創新,學校各項工作穩步推進。教育教學質量逐年提高,高考成績穩步攀升,2012年142人,今年全校高考達線209人,首次突破200人大關,再創歷史新高。
先后被省政府、省軍區授予全省學生軍訓工作先進單位,連續多年被臨汾市委、市政府授予教育工作先進學校、教學質量先進單位、文明和諧單位等多項榮譽稱號。
該校創新辦學理念,提出育人為本、修德為先、優化個性、全面發展的辦學理念,從落實常規入手,抓住課堂主陣地,探索嘗試課堂教學模式試點改革。對教師的培訓力度大,與多所省內名校開展研訓活動,又與省實驗中學簽訂了教育合作協議,分批次選派管理人員、中青年教師赴省實驗中學跟崗學習。學校規范辦學行為,推行校務公開、財務公示、收費公示制度,在招生、貧困生資助等關注度高的敏感問題上主動接受社會監督,均衡配備教師,確保教育的公平公正。開展多項文體活動和心理輔導講座和學生心理狀況調查,促進學生全面健康發展。
堯都區段店初中 質量取勝 堯都新星
堯都區段店初中是一所農村鄉鎮初中,以特色辦學、質量取勝為辦學目標,以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實驗和教學常規管理為抓手,積極構建平安校園、文明校園、人文校園、書香校園,形成了敬業、愛生、進取、奉獻的教風和勤學、好學、嚴謹、博學的學風。
該校重視教師職業道德建設,完善師德檔案,開展“骨干做示范,青年學規范”的教學活動,在全校進行示范交流課活動,每個學期,都邀請市、區教育局指導教研活動,通過聽、評課,使每位教師在教學理念及教學手段方面都有不同程度提高。每個月都要求教師針對備課、講課或輔導方面寫作教學反思、教情學情分析等,并上傳至自己的博客接受檢查。先后承擔多個國家級課題研究項目,有30多位教師的課題論文榮獲中國教師發展基金會一二三等獎,被教育部授予“國家教育科研基地”。中考成績連續十年在堯都區名列前茅,今年再創新高,600分以上35人,最高分676分,達重點高中錄取線突破百人大關。這些成績的取得,邁出了質量強校的堅定的第一步,成為堯都教育界的一顆新星。位居全市公辦學校前列,被多所高中學校評為優質生源基地。
隰縣第三中學 德育為先 潤澤生命
隰縣第三中學是一所文化底蘊深厚、師資隊伍優良、辦學聲譽凸顯的初級中學,先后被授予市課改先行校、德育示范校、平安校園等榮譽稱號。
學校本著成人與成才并重的原則,充分發揮德育引領的示范作用,開展以正面教育、滲透教育、活動教育、自主教育、開放教育為主的“五主”教育,全面落實“三自、三有”,即初一自理、初二自主、初三自立,培養有興趣愛好特長、創新意識、良好的心理素質接班人。設立德育作業本,學生每周完成一次(內容包括感恩師長之所受、社會實踐活動之所感、樂于助人之所悟、為班爭光之所想等),家長簽注意見,班主任進行批閱,讓學生在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的指引下健康成長。出臺了學校精細化管理制度,狠抓過程性管理和程序化管理兩大因素,確立了“12345導學探究”教學模式,確定了“小課題,大作為”教研活動課題,涌現出一大批市縣級課改標兵、教學能手、學科帶頭人等。注重學生德的養成、美的熏陶、智的開啟、體的健康,將文體衛藝工作擺在重要議事日程。運動團體、舞蹈隊等在全縣大型活動中產生了良好的反響。
汾西縣第二小學 生本課堂 放飛夢想
汾西二小是一所縣直六軌制完全小學。近年來,該校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堅持依法治校,依托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積極推進素質教育,堅守“以師為先以生為本”的辦學理念,規范辦學行為,實現了校園環境園林化、校舍建設標準化、學校管理規范化、教育技術現代化。
學校加強班子建設、制度建設,注重教師的培訓學習,主抓課標學習、校本研修、名師培養、評價考核,促進教師專業化成長。規范辦學行為,開足開全課程,嚴格執行軌制和招生政策,保證學生在校學習時間不超過6小時。從2008年起啟動了“生本教育”實驗。經過幾年的實踐探索,創建了“三段四環節”教學模式,自主合作探究成為了學生的主流學習方式,并促進了教師專業化成長,受到省內外專家的好評,成為推動農村小學課堂教學改革的模板。狠抓校園文化建設,開展國學經典誦讀,成立多個興趣小組,發展學生特長。學校先后獲得山西省德育示范學校、省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先進單位、三晉課改名校等榮譽。
曲沃樂昌中學 理念引領 模式出新
曲沃縣樂昌中學是一所全日制初級中學,省示范初中,始建于1907年,具有百年悠久歷史。
作為曲沃縣全力打造的一所品牌學校,幾年來,秉承讓所有學生全面發展、讓每個學生快樂成長的辦學理念,以文化品位、特色教育、人文氣息、向上精神為目標,高標準高站位謀劃學校的發展,先后被授予山西省體育項目傳統校、山西省平安創建示范校園等稱號,被臨汾市政府評為德育示范校、被臨汾市教育局評為基礎教育先進單位等。
完善規章制度,規范學校管理,重大決策和問題處理體現了合法的管理程序。始終堅持依法治校,組織學生學習安全知識,聽專家講座,觀看教育宣傳片,進行應急演練,大大提高其防范意識和自我救護的能力。全力打造教師隊伍,實施“青藍工程”,組建導師團隊,強調終身學習。堅持德育為首,注重養成教育;注重文化品位,營造書香氛圍。著力培養學生學習、守紀、禮儀、安全、衛生等行為習慣,開展有利于學生成長與發展的“生命教育、生存教育、生活教育”及“愛國、愛家、愛人、愛物、愛己”教育,讓學生時時處處受到熏陶與感染,得到激勵與鞭策。
自行開發的晉國歷史、書法、圍棋三門課程,成為全校教學活動中的一大亮點。全面實施的“131”高效課堂改革,在全縣受到矚目。
浮山縣城關小學 啟迪心智 奠基幸福
浮山縣城關小學的前身是光緒二十九年由神山書院改建的縣立高等小學堂,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是全縣唯一一所省級示范小學。學校把堅持以人為本,科學發展,走文化治校、課改強校、特色興校之路,以培養高尚品德、激發學習興趣、培育健康體魄、養成良好習慣為教育目標,狠抓課程改革和課堂教學兩個重點,全力實施師德建設、養成教育、校園文化建設三大工程,各項工作年年都有新突破,連年被縣委、縣政府評為“先進單位”。
該校優化育人環境,開展豐富多彩的文化活動,啟迪學生的心智。大力培訓教師,深化課堂教學改革,形成“347”數學教學模式。開展多種主題教育活動促行為習慣養成,構建“三結合”教育網絡,為學生的終身發展和幸福奠基。先后榮獲山西省語言文字規范化示范校、全省百姓滿意示范學校、三晉課改名校等榮譽,被市教育局命名為現代教育實驗學校、臨汾市基礎教育工作先進集體等。
吉縣西關小學 保護童真 快樂成長
吉縣西關小學以質量求生存,以特色求發展,走出了一條內強素質、外塑形象、打造品牌、全面發展的特色化辦學之路。學校具有良好的教學設施,注重環境育人、文化育人,針對農村孩子及留守兒童的特點,采取多種具體措施,促進特殊學生群體的心理健康和快樂成長。堅持一日常規養成教育、禮儀教育,培養學生的氣質與修養;憑借網絡資源開辦英語特色課堂,使山區孩子與城市孩子一樣擁有語言長項;開展文體活動培養學生的特長,興趣班學生們多次代表學校在縣里舉辦的各項活動中獲獎。學校發展了大閱讀特色和傳統經典誦讀,深化學生的思想道德教育,激發學生的愛國情感,讓他們在傳統文化的浸潤中茁壯成長。學校先后被評為山西省義務教育示范學校、山西省示范家長學校、臨汾市教研工作先進單位,多次被縣委、縣政府授予“教育教學先進單位”。
永和縣城關小學 求真至善 百花爭妍
永和縣城關小學是一所6年制5軌義務教育階段學校,是省級首批示范校。多年來,在歷屆班子的精心管理和老師們的不懈努力下,學校的教育教學質量不斷提升。學校對各處室及各類人員的管理精準、精確、細化,做到事事有人管、時時有人管、處處見管理。加強領導隊伍管理、教師隊伍管理、班主任隊伍管理、教研組長管理4支隊伍管理,強化處室管理,要求校領導堅持日巡、教研組周檢、各處室進行月查。而且每開展一次工作必須有計劃、有安排、有檢查、有落實、有總結、有記載。做到安排有序,實施認真、總結及時、資料齊全。在學習、領會“生本教育”理念的同時,成立了生本教育課堂教學改革領導組,制訂了課改方案及其實施評價制度,推出“三環節七步”教學模式,伴隨著學生成績的提升,教師也得到快速成長。把養成教育作為我校辦學特色的另一個方面來抓。我們從大處著眼,小處著手,從日常的學習、生活開始,嚴格要求,嚴格訓練,教育學生從自我做起,從身邊做起,從小事做起,加強行為習慣的訓練和培養。
構建“教師——學生——家長”三位一體的德育體系,確保養成教育效果。
霍州趙家莊小學 丹心施教 創建品牌
趙家莊小學是一所4軌制的農村省級示范小學。近年來,各級領導多方籌措資金,大刀闊斧進行校舍擴容建設工程,大力實施校園綠化、亮化、美化工程,為教育教學工作創設了良好的環境。通過實施名師培養工程、師帶徒、師德師風建設,努力培養一支專家型、復合型、科研型的教師隊伍。實施教學改革,推出了生本學案“271”課堂教學模式,達到課堂高效減負的目的。重視特長生培養工作,先后成立了音樂組、藝術體操隊等興趣小組發展學生美育特長。校體育代表隊連續4屆榮獲霍州市小學甲組團體第一。學校先后有26名學生被評為省、市三好學生、優秀少先隊員,連續6年有123名學生獲得臨汾市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獎。建立健全了德育教育機構,努力營造了一個安全、文明、健康的育人環境。先后被授予山西省示范校、文明校、平安校園等。
責任編輯:邱睿
上一篇: 段師傅淘到“民國日記本”
下一篇: 臨汾市名校長風采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