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汾新聞網訊 “搞養殖,光有技術不行,還必須要研究市場,準確把握市場節奏,決不能盲目跟風。”立夏過后,侯馬農商行高村支行工作人員來到虒祁村走訪村民魏俊明時,魏俊明深有感觸地說。
魏俊明所在的侯馬市高村鄉虒祁村,是遠近聞名的養殖村,他更是村里養雞戶中的佼佼者。“村里剛開始號召大家搞養殖的時候,養牛、養豬、養雞的都不少,后來慢慢隨著市場發展,養牛和養豬的居多。而我從2009年開始養雞,一直堅持到現在。”
2009年,魏俊明新建的兩個雞舍可容納5000只雞。他專心學習養雞技術,雖說規模不太大,但每年效益都不錯。從飼料配制、防疫到雞蛋市場營銷,逐漸實現了規范化生產。看著自己的養雞場初具規模,魏俊明對未來充滿了憧憬。
然而,市場風云變幻。“2017年,雞蛋市場行情急劇下滑,每公斤批發價最高只賣到4元多,甚至還不如蔬菜的價格,遠遠不夠飼料成本,更別提盈利了。為了渡過難關,我向侯馬農商行提出了貸款申請,經過工作人員上門了解情況和嚴格信息審核后,為我辦理了3萬元貸款。但當時的市場,一年雞場的收入甚至連貸款利息都還不上,幸虧侯馬農商行沒有抽貸斷貸,還給我幫忙想辦法。”
“魏師傅是很有市場頭腦的人,雖然當時形勢不好,但善于學習的他沒有慌亂,而是認真分析。”聽了侯馬農商行高村支行行長李蓉的稱贊,魏俊明笑著說:“其實也是在艱難中找出路。我從報紙、電視以及網上搜集相關信息,并實地對周邊村鎮養雞戶情況進行了解,發現不少小養雞戶放棄了養殖,大養雞場也減了養殖量,導致市場上雞蛋減少,但社會上的消費量卻沒減少,我判斷雞蛋行情不可能長期徘徊在低谷,只要繼續堅持下去就能迎來曙光。”魏俊明的冷靜分析在第二年得到印證,市場上雞蛋價格逐步回升,他的養雞場發展也逐步趨于平穩,日益興旺。
2019年,在分析未來市場向好的情況下,魏俊明新修建了一座雞舍,雞存欄量達到了8000多只。“看準市場是非常重要的,目前我們這邊堅持下來的養雞戶為數不多,我覺得我能堅持下來,還是將市場定位放在首位,其次就是技術上不能有絲毫松懈,必須時刻把防疫做好,每年至少給雞打5到6次疫苗。除了喂飼料,還需要適當配合喂些玉米、豆粕……”說起養雞的經驗,魏俊明如數家珍。
“養雞有賠有賺,哪個行業也是如此,關鍵在于科學防疫、精心飼養。比如說2021年飼料等原材料漲價,導致養雞成本升高,我不得不縮減雞的數量,將存欄量控制在4000只左右。受疫情影響,雞蛋不能及時銷售,侯馬農商行將我的貸款額度上調至5萬元,幫助雞場平穩渡過難關。”魏俊明信心滿滿地說,隨著近期雞蛋價格上漲,在市場行情利好的推動下,他考慮進一步擴大養雞場的規模。
記者 潘華玲
責任編輯:姚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