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汾新聞網訊(通訊員 李明珠 張棟宏)近年來,大寧縣堅持以科學發展觀指導畜牧業生產,以促進牧業增效、農民增收為主攻方向,以規模養殖和農業循環經濟為突破口,強化服務意識,致力轉型跨越,銳意進取、開拓創新,畜牧業發展取得了明顯成效。
該縣按照“畜禽良種化,養殖設施化,生產規范化,防疫制度化,糞污無害化”的總體要求,按照循環生態農業發展規律,轉變羊業生產方式,大力發展舍飼圈養,重點建設標準化規模健康養殖小區,使分散無序的家庭養殖向集約化、規模化、產業化養殖轉變。在圈舍和設施設備等硬件建設上逐步向標準化示范場建設方向邁進。生產方式進一步轉變,農村散養戶逐漸向適度規模養殖場(戶)發展,專業合作組織、規模養殖占全縣畜禽飼養總量20%以上;良種良法配套技術(同期發情、人工授精和胚胎移植技術)進一步推廣,三元雜交率達60%以上;產業化經營水平提高。依托越奧、越達、同盛等龍頭企業,采取公司化的運作模式,促進“產—學—研”結合,開發高產、高效種羊繁殖技術,通過胚胎移植、合作制種,全力推進種羊基地建設,全年發展種羊10937只;采用“企業+基地+農戶”的產業化經營模式,龍頭企業逐步建立和完善與基地和農戶的聯合,畜牧業組織化程度進一步提升;實用科技在畜牧業經濟增長中的貢獻率明顯提高。他們結合實際情況,一方面結合各鄉鎮羊業生產情況,就全縣任務進行了分解,并在全縣農業工作會議上以文件的形式下發到相關單位,為各鄉鎮做好種草任務夯實了基礎;并一方面抓住開春備耕和有利時機,宣傳縣委、縣政府大力開發坡地種植苜蓿的決策,進村入戶,對種草農戶、種草面積進行調查摸底,完成新增種草面積8100畝,草地保護12萬畝,為羊業發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另外,他們還利用亞行貸款項目資金,擴大生豬飼養規模,積極推廣“畜—沼—果”、“畜—沼—菜”模式,在太古鄉率先發展人均一畝園、兩頭豬、一個池的產業帶頭人。在滿足全縣生豬供應的基礎上,利用豬糞發酵產生沼氣后的沼液、沼渣作為蘋果、蔬菜的肥料,確保發展有機蔬菜的肥料供應。
責任編輯:邱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