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經歷了冬季少見的干旱、春季低溫的不利因素,今年我的小麥畝產達到540公斤,獲得了高產,確實不易,這一切靠得就是政府為咱農民多方面的指導和服務!”6月17日,霍州市李曹鎮源頭村小麥高產創建示范戶關金鎖收完麥子后高興地說。
“三夏”大忙時節,在霍州市各鄉鎮的田間地頭,老遠就聽到轟轟隆隆的機器聲,放眼望去,一片片麥田滿目金黃,一條條公路整潔通暢,一臺臺機械在麥地里來回穿梭,金燦燦的麥浪在收割機下翻滾……
關金鎖的小麥田屬于該市小麥高產創建示范項目區,看著一袋袋小麥在自家院里堆放得越來越高,關金鎖樂呵呵地對記者說:“首先應感謝小麥高產創建項目的實施,給我派來了這樣好的技術指導員做指導。”高興之余,關金鎖掰著手指頭,談起了今年小麥高產的六條技術經驗:一是要施足底肥,每畝施純氮6.5公斤、五氧化二磷9公斤、氯化鉀5公斤;二是要澆足底墑水,足墑下種;三是要精細整地,要深耕、旋耕相結合,耕后反復耙蓋,把土壤壓實,并且無大坷垃,同時,在耕地前,把玉米秸稈切碎,以免播種時出現架空現象,播種時千萬不要搶墑,就是晚播幾天,多增加點播量,也要澆好地再播種;四是要施好拔節肥,在施肥時,要因苗施肥,我的小麥苗壯,在拔節時候施的肥,保證了小麥的整齊度,在施肥數量上,施入尿素不要太多,20公斤即可,多了不一定增產;五是要后期密切關注病蟲害發生;六是后期一噴綜防比較重要。在小麥生長后期,我都在指導員的指導下,進行了葉面噴肥,即使遇到較大的風雨,也不倒伏,抗干熱風效果也好,千粒重較高,我覺得做到了這六條,小麥一般能增產。”聽著他的暢談,看著他的笑容和自信,既為他感到高興,更感受到了高產創建技術對小麥豐收帶來的效果。
“高產創建集成項目、集約技術、集中力量,輻射帶動大面積平衡增產,已成為我市糧食連續增產的重要經驗。高產創建的最終目標不應只是示范片這些“點”上的高產,更應體現在輻射帶動更大范圍、更大面積的麥田在“面”上實現平衡增產。”霍州市農委主任門保生介紹,與傳統種植模式相比,高產創建在增加產量方面優勢明顯。近年來,該市通過大力開展糧食高產創建活動,把一塊塊中低產田改造成了一方方高產良田,在小麥生產管理過程中,農業技術部門大力開展技術培訓和科技咨詢服務活動,通過集中大培訓、鄉鎮輪流培訓、重點村培訓、進村入戶培訓、田間地頭指導咨詢等形式,開展了多層次、全方位的小麥生產技術培訓活動,同時,在小麥生產及管理的各個關鍵時期,及時印發階段管理技術意見,并組織廣大科技人員開展進村入戶科技行動,深入農村的田間地頭,解決廣大麥農實際生產中的問題,為小麥生產提供了有力的技術支撐,為糧食增產增收奠定了良好基礎。 范韶華
責任編輯:秦芳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