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志威認為,目前,我市農業農村經濟總體形勢是希望和困難同在,機遇和挑戰并存。一方面,宏觀經濟形勢向好,有利因素增多。另一方面,農業基礎條件依然較差、城鎮吸納農村勞動力就業比例低等問題在一定程度上存在。面對新形勢、新任務和新要求,我們將增強責任意識,以發展特色現代農業作為重要任務,以促進農民持續快速增收作為主攻目標,按照城鄉統籌發展的思路,用改革創新的辦法破解“三農”發展難題,因勢而謀,順勢而為,乘勢而上,全面推進特色現代農業發展,努力促進農民增收,努力開創“三農”工作新局面。
楊志威表示,為實現今年確定的“糧食總產量穩定在16億公斤左右,農民人均純收入增長9%”的發展目標,我們將重點做好以下八個方面工作:一是實施糧食高產創建工程,在提高單產上下工夫。要不折不扣落實糧食直補、良種補貼、農資綜合直補等各項惠農政策,激勵廣大農民的生產積極性,繼續抓好中低產田改造、耕地綜合生產能力建設、旱作節水農業、配方施肥等項目實施。突出抓好15個小麥萬畝豐產方、30個小麥千畝示范片、80個小麥百畝攻關田和30個玉米萬畝豐產方建設,抓好示范點,為我市糧食生產再上臺階起到示范 引路作用。二是啟動果菜藥三個百萬畝建設工程,推進特色現代農業健康發展。從今年開始到2015年,在全市重點打造三個百萬畝特色農業基地,即以中國蘋果之鄉吉縣、金梨之鄉隰縣為龍頭,帶動西山七縣建設100萬畝優質水果產業帶;以曲沃磨盤嶺模式為龍頭,帶動平川七縣(市、區)建設100萬畝優質蔬菜產業帶;以安澤野生連翹和襄汾縣種植地黃為龍頭,帶動100萬畝道地中藥材基地建設。要求今年每個縣(市、區)都要至少新建一個1000畝以上的標準化園區,要推廣應用操作性強的標準化生產技術規程,為全市三個百萬畝基地建設做好示范帶動,從而引領我市特色現代農業健康快速發展。三是培育壯大龍頭企業,加快農業產業化發展。圍繞省龍頭企業“513”工程,實施好我市的“393”龍頭企業培育工程,即扶持抓好3個年銷售收入上億元的省級龍頭企業、9個年銷售收入超5000萬元的市級龍頭企業、31個年銷售收入超3000萬元的縣級龍頭企業。要定好規劃,多上項目、上大項目,完善機制,打造品牌,力求突破。四是大力推進農業科技創新,提升農業發展支撐能力。要抓住國家加大農業科技創新和推廣能力建設的有利時機,進一步加強我市農業產業化技術體系、推廣體系和培訓體系建設,啟動玉米、小麥、蔬菜和水果四個產業技術體系,爭取實施8個縣(市、區)基層農技推廣體系改革與建設示范項目,力爭培訓農村實用人才12萬人以上。五是加強農業服務體系建設,強化農業社會化服務能力。重點抓好農業服務體系建設,即 農產品質量安全、農產品市場營銷、農業和農村信息、農業綜合執法體系建設。堅決防止重大農產品質量安全事件發生,保障農產品安全快捷上市。六是促進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拓展農民增收渠道。積極推進城鎮化進程,引導農民就地就近轉移和輸出轉移,完成農民職業技能培訓2萬人。七是扎實推進新農村建設,加快發展農村公益事業。按照發展一體化的思路,合理安排縣域城鎮建設、農田保護、產業集聚、生態涵養等時空分布,構建城鄉建設新布局。采取更有效的措施,集中人力、物力、財力向新確定的235個重點推進村傾斜。堅決打好“硬化、綠化”兩個硬仗,分三片開展流動紅旗競賽活動,推動“四化四改”和“六個一”工程全面實施。著力實施“325”新農村建設精品工程,即在省市命名的100個示范村中樹立30個標兵村,在全市81個新農村連片區中,推出20個連片區,在新啟動的235個重點推進村中打造50個亮點村。要繼續做好機關、企業結對幫建新農村工作,著力推進“五個全覆蓋”,繼續加大以沼氣為重點的可再生能源建設,開發生物質爐、吊炕、太陽能等清潔能源。八是深化農村改革,不斷增強農村發展活力。今年全市土地流轉面積力爭達到家庭承包經營面積的10%以上,集中連片的規模經營面積達到20萬畝以上。大力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社,提高農民的組織化程度,新建農民專業合作社800個,使我市農民專業合作社累計達到3000個以上;培育市級窗口合作社100個、縣級200個,農戶入社率達到20%以上。( 記者田青松)
來源:臨汾日報
【責任編輯: 付基恒】
責任編輯:臨汾新聞網編輯